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在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如今在全球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术文本涌入中国,高质量的翻译供不应求。然而目前学术类文本的翻译现状并不乐观:学术文本翻译的质量良莠不齐;学术文本翻译未能受到翻译界足够的重视,针对学术文本翻译的相关理论研究又长期为学术界所忽视。这些问题影响学术文本的翻译质量,进而制约了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发展。基于以上问题,本报告将结合笔者本人的学术文本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学术类文本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为提高学术文本的翻译质量提供帮助。本报告的翻译材料是翻译界学术类书籍Becoming a Translator: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的节选,该部分主要从用户和译者两方面阐释翻译。笔者仔细分析原文内容以及学术文本的文本特征,归纳总结翻译策略,解决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层面的翻译问题,以提升学术类文本的翻译质量。本报告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结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翻译策略,通过对译文的案例分析,分别从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总结了学术文本的翻译方法。在词汇层面上,由于学术类文本中含有大量的术语、专业词汇以及一词多义的现象,结合语义翻译策略,笔者采取直译和语境翻译的翻译方法。在句法层面,笔者采取了交际翻译策略,将译文读者的因素放在首位,改变句子原有的结构,使其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用语习惯,而对于学术文本中常用的被动句、陈述因果的句子以及结构复杂的长句子采用了句式转换、逆向翻译、句子拆分和重组的翻译方法。在语篇层面,通过分析汉语与英语在衔接与连贯方式上的差异,采用调整连接词和改编句子的方法以此提高翻译的质量。希望本报告能为解决学术文本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借鉴,同时也能为学术文本翻译的理论指导做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