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学研究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热点。集中了我国小说创作传统、审美传统,积淀了深厚民族心理与发展线索的“梦像”书写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本论文在条理我国古代涉梦小说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涉梦叙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与叙事艺术的发展,勾勒出我国古代涉梦小说叙事发展的轨迹,并对涉梦叙事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发展史上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全文将中国古代涉梦小说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记梦占梦为的唐前草创期;二、虚构“梦象”的唐代开拓期;三、既重征实又追求世俗趣味的宋元回归期;四、“梦象”叙事艺术全面发展的明清成熟期。论述时,以叙事性的发展为主线,既注意到同一历史分期中涉梦小说共性的特征,更注重分析与前一历史阶段相比较,各阶段涉梦书写的显著特征与叙事发展。唐前小说,对梦的叙述,突显出以梦为真的述梦心理,偏爱特异人物,梦事构建简单直白,醉心于占验模式,叙事技法较简单单一。在其后期发展中,呈现出以人性、宗教性为表征的思想性和采取“延宕”的艺术手法将叙事复杂化的叙事发展特征;唐代社会文化背景下,涉梦小说呈现出关注人类情感与价值生活,探寻人类精神世界的总体特征。这一时期“梦象”描写的叙事功能、叙事技巧全面发展,尤其是涉梦书写中,对小说“虚构性”的体认,有了质的改观;宋代,受理学思想影响,涉梦叙事中心发生转移,叙事艺术也存在倒退回澜的现象。一方面,“梦象”描写内容进一步世俗化,然而世俗功名趣味之下,“梦象”描写中,对现实观感的涉入也加强了;另一方面,新的叙事艺术自民间兴起,涉梦小说向着通俗化方向发展,为明清及以后小说走向更长篇幅、更加通俗化,更加明确地利用梦之虚构来表达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反映现实人生作了铺垫;明清时期,我国涉梦小说的叙事发展呈现出成熟期特征:既出现集以往之大成之作,又有一扫凡马,打破以往涉梦叙事樊蓠,深具突破性的篇章。论文提取了《西游补》与《红楼梦》,分别作为中、长篇小说涉梦叙事发展的代表。重点分析了《西游补》对复杂的梦心理所作的文学探索,及其在我国涉梦小说叙事发展史上的意义。对《红楼梦》的梦叙述分析,侧重其如何在尽量保证生活原生态的叙事中,更巧妙地发挥梦对小说叙事全局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是功能性的,也是哲学意义上的。最后,对我国古代涉梦书写的总体发展线索进行了梳理,归纳出其在“虚构性”、“人性”,与“叙事影响”三条线索的发展轨迹,并从艺术发展规律本身及社会文化综合影响等方面,分析促成这种发展的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古代小说叙事传统,总结分析了涉梦叙事在我国古代小说叙事发展中的影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