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很早就已经发生,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种迁移的速度和规模都有所增加,在城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目前,农民工的迁移流动从迁移距离来看,主要有就地迁移和外地务工两种主要模式。外地务工的农民工在务工当地面临许多现实难题,并且由于远离生养于兹的乡土社会,社会关系的断裂导致其在务工地面临社会网络建构的新困境。为此,出于无奈,在城市选择聚居,重建乡土社会,移植乡土性就成为大多数农民工追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这样一种聚居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很难实现突围。因此,从功能上看,这样一种聚居区并非农民工的最终归宿,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暂时落脚和向上流动的跳板而存在的。然而,对国内落脚城市的研究表明,这种群体聚居模式造成的与市民的居住空间隔离不利于两个群体的接触和交往,使两个群体很难实现实现互动与融合,也不利于农民工的市民化。为此,有必要寻求新的农民工转移市民化路径。而就近城镇转移市民化正是这样一种替代性的选择。研究回顾了对城镇就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从务工境遇、生活体验、社会交往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城镇就近转移市民化相对于外地务工市民化的诸种优势。从社会网络和社会距离为分析视角,指出这种人口转移市民化的模式对于降低农民工的市民化成本、减轻市民化的阻力、提高市民化转型速度、提高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程度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