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容量是在确定的设计风险条件下,确定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约束下,确定排污口位置、排污方式及数量条件下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纳污量。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和容量总量分配是水环境管理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是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依据和人们预期达到的目标。环保部于2009年2月展开了五大区域(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黄海中上游)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文以此为契机,对成渝经济区重庆区域内31个区县自然、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研究区域内污染源污染物负荷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价,并确定了本次研究主要控制因子为COD指标和氨氮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对成渝经济区重庆区域内主要河流进行了水环境容量大小计算,同时运用数学线性规划对容量总量进行了优化布局方案和现状消减达标方案的制定和研究。通过计算,确定了成渝经济区重庆区域内重点产业发展对区域内水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为其他河流水环境容量大小计算技术方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依据。 本文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分析和容量总量分配方案制定,得出主要结论有: ①成渝经济区重庆区域COD水环境容量140.97万t/a,优化布局允许纳污量86.89万t/a,现状削减达标允许纳污量36.57万t/a;区域内氨氮水环境容量5.96万t/a,优化布局允许纳污量5.30万t/a,现状削减达标允许纳污量4.14万t/a。其中,COD和氨氮现状消减达标允许纳污量方案利用率分别为25.95%和69.46%,均小于70%,可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求的减排指标分配的基础。 ②根据2007年全国污染源普查污染负荷数据,重庆区域主要大河流“三江”——长江、嘉陵江、乌江,2007年COD纳污量分别为22.42万t/a、7.42万t/a、0.23万t/a,氨氮纳污量分别为2.95万t/a、0.74万t/a、0.11万t/a。 本文通过计算得出:长江、嘉陵江、乌江COD优化布局允许纳污量分别为65.61万t/a、19.81万t/a、1.47万t/a,现状消减达标允许纳污量分别为26.27万t/a、9.49万t/a、0.81万t/a;氨氮优化布局允许纳污量分别为3.84万t/a、1.18万t/a、0.28万t/a,现状消减达标允许纳污量分别为2.97万t/a、1.03万t/a、0.14万t/a。 故长江、嘉陵江、乌江COD优化布局方案安全余量分别为43.19万t/a、12.39万t/a、1.24万t/a,状消减达标方案安全余量分别为3.85万t/a、2.07万t/a、0.58万t/a;氨氮优化布局方案安全余量分别为0.89万t/a、0.44万t/a、0.17万t/a,状消减达标方案安全余量分别为0.02万t/a、0.29万t/a、0.03万t/a。 ③研究区域COD容量较大,区域氨氮容量相对紧张,现有污染源排放位置、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限制了容量的利用率,使COD、氨氮的排放负荷增排空间有限。重庆地区河流径流量大,稀释能力强,环境承载力高,水质总体较好。但高密度人口和较快的经济发展构成的现有污染负荷分布对区域水环境仍构成较大压力。其中氨氮排放相压力加大,减排有一定难度,不可强行要求零增长、负增长的总量控制,而是转为调整污染源结构,优化排放布局,大幅度增加脱氨脱氮措施,从而增加区域氨氮排放总量。 总之,本文通过对成渝经济区重庆区域(共包括重庆31个区县)内河流负荷调查、模型选取、规划优化计算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建立了适合重庆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容量总量分配方案制定的完整体系,同时为切实保护好重庆境内河流水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