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血益脉胶囊是由著名老中医高辉远教授经60年治疗血栓性疾病的经验而配制的纯中药的胶囊制剂。它的主要成分为水蛭、川芎、红花。具有破血逐瘀,疏通经脉的作用,适用于高粘血症的病人。高粘血症是血流阻力增加,血流缓慢,组织灌注减少,导致组织缺氧,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甚至形成血栓,属于中医的“血瘀”范畴。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及其相关疾病,临床症状或有或无。有时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不仁、乏力,甚至反应迟钝,或胸痛、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心悸、喘促等症状,舌质暗或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迟或涩,一般伴有血液流变学或凝血系列的异常,可根据这些症状及理化检查判断为高粘血症[7]。高粘血症也可表现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有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但血流变学及凝血系列,心电图,或血脂检查的部分指标异常,也可作为高粘血症的辨证依据。现在一般的共识是凡45岁以上,血液流变学测定或凝血系列的部分指标异常者,或者舌质的暗红、暗,瘀点、瘀斑,或有心电图ST段改变或T波改变,或颅内多普勒检查提示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改变,或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反应迟钝,或胸痛、憋气、心慌气短、心悸、喘促,或脉涩、脉弦、脉结、代等,均可辩证为高粘血症。是“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虽然中医病机错综复杂,但瘀血痰浊阻络,瘀滞粘凝不通是其本质,这也是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浓、聚、粘、凝、瘀”的状态。水蛭性猛而力峻,为破血逐瘀之良药。《本草纲目》记载:“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高老认为水蛭用生粉效果更佳,且在活血益脉胶囊中,水蛭为君药,量大,含量多。因为经煎煮容易破坏水蛭的有效成分水蛭素,肝素等抗血栓物质。活血益脉胶囊能有效的降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器官的供血。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治疗作用,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高粘血症的定义、形成,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同时展示了临床利用中药、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治疗高粘血症的经验,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血流变学、血凝系列、血脂系列,血栓三项的影响。同时也归纳了近年来水蛭、川芎、红花治疗高粘血症的相关药理研究结果,提示了活血化瘀,破血逐瘀,疏通经脉对于治疗高粘血症,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具有较大的意义。临床研究方面,采用随机原则,以活血益脉胶囊为治疗组,以复方丹参片为对照组,对54例高粘血症的病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30例病人,总有疗效率93.3%,总显效率为56.7%,24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总显效率为3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有显著疗效,在临床症状,舌质、脉象方面,经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但年龄不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与疗程也无显著性差异。服药1-6个月,疗效基本稳定。结果:从理化指标看,对于血液流变学,活血益脉胶囊组与复方丹参片组均可降低全血浓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但治疗组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在降低全血低切,高切还原粘度方面,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在降低胆固醇(TC),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方面(HDL-C),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在血栓三项检测中,治疗组对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α)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同样治疗组对凝血系列的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活血益脉胶囊通过降低血粘度,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抑制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血栓素的释放和形成,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和增加,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发挥破血逐瘀的作用来治疗高粘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