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入院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这个指标对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长期预后的价值,讨论SI能否为PCI术后的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危险分层提供一个新的简便指标。方法:本实验共纳入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后的患者854例,排除其他相关干扰因素后,在发病12小时内实施PCI术后出院的AMI患者共计544名。统计上述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并计算每位患者的SI。本研究中将SI数据分为两组,即SI<0.7为正常组,SI≥0.7为升高组。在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数据,统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s)发生率,如心脏病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临床结果使用Ka Plan-Meier进行估算并绘制曲线,并使用log-rank进行比较。并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出长期严重心脏事件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1)在AMI患者行PCI术后,SI升高组的肌酸激酶(CK)峰值水平要显著高于SI正常组,但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水平要低于SI正常组。(2)患者在行PCI出院后,1年后和5年后MACEs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1%和7.2%。且在因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脏不良事件所致的1年住院率来说,SI升高组要显著高于SI正常组(5.7%vs 1.6%,P=0.011;8.0%vs 2.8%,P=0.007)。与之相反的是,两组患者在1年内因心脏病原因死亡的死亡率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1.7%vs 0.8%,P=0.383)。同样,就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脏不良事件所致5年住院率来说,SI升高组显著高于SI正常组(4.0%vs 1.2%,P=0.048;9.1%vs 2.8%,P=0.001;13.1%vs 5.2%,P=0.001)。但两组间的术后1年和术后5年再发心肌梗塞率没有显著性差异(1.1%vs0.8%,P=0.652;3.4%vs 1.6%,P=0.212)结论:(1)在5年随访期间随访时间为1215天(中位数),相比于入院SI正常组(SI<0.7),SI升高组(SI≥0.7)的长期预后较差。(2)SI对于PCI后的AMI患者长期预后有着重要价值,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