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就业问题是社会热点,大学生作为就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经历了学校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之后,大学生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必然需要走向社会,获取劳动报酬,从更高层面来讲,就业也对大学生个人实现人生与自我价值,走入精英社会阶层有重要意义。从社会角度来看,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也相应补充了劳动力市场。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其就业的前提,决定了就业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实现了市场化,不再实行统一分配,就业时有了多元选择,并通过自主择业的方式实现就业。在这一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观所涵盖的择业目标、择业动机、择业认知、择业价值取向等内容就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而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所学专业、知识背景、能力素质等个人资本因素,也不完全受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家庭背景环境对其择业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所在。在本文中,笔者将家庭文化资本与大学生择业观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深刻理解了家庭文化资本等理论基础,界定了家庭文化资本与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内涵,然后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论文中详细描述,随之做了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与家庭文化资本的实证分析。在论文中,笔者将大学生择业观操作化为大学生择业态度与动机、择业认知、择业价值取向三个变量,将家庭文化资本分为具体化文化资本、客体化文化资本、体制化文化资本三种存在形式,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河南一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生动鲜活的一手资料,并通过对统计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拥有不同家庭文化资本的大学生所形成的择业观存在差异。家庭文化资本不仅仅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也会产生增进作用。其中,三种存在形式包括具体化文化资本、客体化文化资本、体制化文化资本在大学生择业观形成中起到了不同的功能,同时,当前大学生择业理想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导致传统家庭文化资本与大学生择业观之间存在冲突。由于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层次和存量的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择业观也存在正功能与负功能,因此要善于丰富现有的家庭文化资本,对家庭文化资本存量较少的弱势群体家庭,高校与社会要创造有利就业环境,加强就业教育与职业能力培训,在就业中要引导其做出合理选择,同时,大学生要拓展自身文化资本,形成理性、科学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