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深入挖掘其高速发展的原因。其中基于产业视角的研究表明,产业发展不平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而工业和服务业则发展较为迅猛,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众多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及流动规模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完善劳动力流转形式、增加资本积累、优化产业间要素流动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学术界新的关注点。为了更好的论证产业间要素流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首先,本文在对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广泛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深入细致的研究了产业间要素流动及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具体测算了我国封闭条件下产业间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规模及流动方向:其一,通过永续盘存法核算我国农业的实际资本存量,根据相关公式核算农业在原始积累条件下的理论资本存量,两者之差即为产业间资本要素的流动量。其二,通过劳动力净规模流动公式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实际存量进行核算,根据世界银行规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核算劳动力理论存量,两者之差即为劳动力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量;再次,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具体特点构建了相应的生产函数模型及产业间要素流动的增长效应模型,分析了生产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分析了要素流动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相关性,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未来提出了展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和非农业之间要素流动频繁。具体而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的趋势愈加突出;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愈加明显,资本要素从非农业向农业转移势头强劲。产业间的要素流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劳动力要素流动带来的增长效应为正,资本要素流动带来的增长效应为负。综上所述,研究产业间的要素流动数量和方向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就需要从市场机制、劳动力素质、资本投资环境等方面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