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冠脉搭桥术同期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心肌梗塞患者与单纯行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估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区心肌、血运的重建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8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32例冠心病伴心肌梗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为52~73岁。患者均为2~3支病变,狭窄程度为70%~100%不等。入院时为心梗发病后1~3个月不等。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Ⅳ级。将选取的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冠脉搭桥同期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B组为单纯冠脉搭桥组。A组患者于手术前5天开始,通过皮下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行外周血干细胞(PBSCs)动员。动员结束后,于术前1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s。两组手术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对A组患者,术中将自体PBSCs悬液分别通过桥血管和缺血区心肌心外膜下注入;对B组患者则采用单纯冠脉搭桥术。术后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心排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发生率、正性肌力药物用量、ICU治疗时间;检测术后2h、6h、12h、24h、48h、72h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径(LVEDD)等指标以明确心脏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正电子(Tc99)CT扫描了解心脏原有缺血区有无新的灌注形成及其程度。结果显示:术后心率失常A组发生3例,B组4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两组各1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多巴胺平均使用剂量A组低于B组,ICU治疗时间A组要短于B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浆cTnI、CK-MB含量均较术前均有轻度升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心脏彩超显示A、B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径(LVEDD)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前及术后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彩超显示两组患者LVEF、LVEDD等指标较各自术前均有改善,且改善程度A组高于B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彩超显示A、B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有较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A组LVEF、LVEDD等指标更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放射性正电子CT扫描显示:A、B两组患者原心肌缺血区域内均有新的灌注形成,且A组新的灌注区面积较B组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梗塞区心肌和血运重建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