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交通事业的日益发达,高等级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桥梁朝着高耸、大跨度方向发展。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由于自身得天独厚的优点被设计者所青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大跨径桥梁通常位于交通主干线上,其破坏会导致巨大政治、经济损失,会对灾后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并且大跨径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桥型新颖,震害经验少,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对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桥梁只给出抗震设计原则。从经济角度考虑,东北地区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可以分两年施工,冬季暂停施工,目前国内很少有冬季暂停施工的大跨径桥梁,也很少有文献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冬季停工阶段悬臂状态的抗震稳定性进行研究。因此,对大跨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各阶段进行地震性能方面的研究,了解和掌握结构的抗震性能随施工过程的推进而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以保证施工阶段桥梁结构稳定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且有助于完善大跨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理论,进一步促进抗震设计规范的完善和发展。本文以建设中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北区桥梁工程1号桥为依托工程,从桥梁建设的实际出发,对此连续梁-连续刚构桥停工阶段及以后的悬臂施工过程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桥梁抗震分析的基本理论,并详细讨论了时程分析方法地震波的选择、调整、输入问题。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桥梁动力仿真模型,计算桥梁结构各施工阶段的动力特性,分析各模型自振周期以及主要振型的变化规律。对桥梁从冬季停工阶段开始每一个施工阶段进行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计算比较各施工阶段的主要控制截面的位移响应峰值及内力响应峰值,得出最不利的施工阶段,必要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其计算结果可为今后同类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