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针对西南地区夏季湿热气候的环境特点,通过研究其对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及妊娠母猪应激水平和生理生化参数的影响,来探明生长育肥猪在湿热环境下的采食规律及妊娠母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帮助生产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管理猪群,根据生长育肥猪在湿热环境下的采食规律来调整饲养所需工艺参数,为母猪生产和环境预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重庆市作为西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条件的代表区域,采用实时气象监测系统和智能群养测定系统24 h监测试验猪舍内环境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生长育肥猪的采食行为;测量不同环境参数下妊娠母猪的呼吸频率和体表温度;并在设定的温度范围采集血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生化指标分析。结果如下:(1)夏季猪舍环境分析表明:整个试验周期内,性能测定舍和自然通风舍内日最高气温达到35℃,日平均气温在28℃,日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温湿度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r=-0.54、r=-0.88),湿热环境天数(温度大于27℃,湿度大于80%)多达30 d;水帘舍内日最高气温达到32℃,日均气温在26.5℃,日均相对湿度达到92%,湿热环境天数共计25 d,温湿度之间相关不显著。(2)在湿热环境和非湿热环境下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上午6:00-9:00和下午15:00-19:00时间段内的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时间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其采食行为的52%以上都发生在这两个时段。温度、湿度及其互作都能显著影响生长育肥猪的采食行为(P<0.05)。表现为:随温度、湿度、THI的增加,单位体重的采食量、采食时间极显著降低(P<0.01)。温度对采食次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3)水帘舍内,温度、风速以及THI对妊娠母猪加权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都有显著影响,湿度对其影响不显著。总体而言,随温度和THI的增加,加权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风速的增加能极显著降低妊娠母猪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在影响加权体表温度上,温度与湿度、温度与风速、THI与风速间都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自然通风舍内温湿度及THI都能显著影响妊娠母猪的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但温湿度间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4)温度、风速及二者的互作效应都能显著影响妊娠母猪血清中CORT的浓度(P<0.05);血清中MDA和HSP70的浓度显著地受到环境参数影响。当超过等热区后,随着温度升高,血清中MDA和HSP70浓度显著升高(P<0.05),风速对这二者的影响不显著(P>0.05)。(5)以几个重要的母猪参数(胎次X3、品种X6、妊娠阶段X7)作为固定效应,几个重要环境参数(舍内温度X1、舍内湿度X2、风速X4、测定时间X5)作为随机效应,分别对体表温度(YT)和呼吸频率(YRR)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相关的预测和分析:YT=0.679X1+0.02X2-0.341X3-0.707X4+0.035X5+0.143X6+13.411,(R2=0.873) YRR=4.51X1-1.561X3-11.151X4+6.561X6+1.182X7-96.177, (R2=0.67)本试验总体证明:湿热环境对猪的采食行为、生长、健康等都存在严重的危害。高温高湿应激条件下,猪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整合调节来抵抗热应激,当温湿度一旦超过其调节范围,热应激能致使其生理生化指标失衡和抑制采食中枢的兴奋,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功能和生产性能。同时,在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属于典型的高温高湿气候,经常出现长时间超过猪热平衡调节范围的极端湿热气候。因此,在西南地区夏季养猪生产中,可通过增加通风换气量等方式来降低其热应激程度,以此来增加其采食行为,提高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