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化的首要表现,是城市在发展内外动力作用下的一种空间推进,表现为城市平面区域的扩大以及垂直方向上的伸展。扩展的实质即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展的根本驱动力;然而,城市空间扩展在推动城市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水、能源等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挤、交通时间延长、社会不公等问题。因此,城市空间扩展是遏制、接受还是欢迎,国内外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目前,国内文献集中于对土地扩展的模式、城市扩展对交通出行影响的分析,极少从微观角度定量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对居民和企业所产生的诸多影响。 鉴于此,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运用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GIS技术及经济计量模型,探讨济南市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微观效应,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对居民居住、就业、出行的影响以及比较不同区位居民效用的差异,从居民视角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布局提供对策建议和参考模式,使城市发展决策更好的符合居民需要,提高居民效用。 论文内容包括6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其余5部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二和第三部分是理论研究部分。阐述了城市空间扩展的相关概念,在分析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的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城市空间扩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从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就业和出行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空间扩展的微观效应。 第四和第五部分是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第四部分利用GIS技术,在分析1990年以来济南市建成区空间扩展特征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商业、医疗、其他公共设施)、就业、出行等空间的变化和差异。 第五部分依据对济南市居民进行的居住、出行、购物、公共服务设施等问卷调查,比较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居民空间效用的差异;利用Brueckner单中心城市静态模型,建立住房需求方程,反映城市扩展对居民综合效用的影响。 论文的最后部分是从居民视角提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