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Nrf2基因与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也是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再灌注治疗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心肌细胞的不可再生性,大面积心肌细胞坏死后继发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心脏扩大与心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因此,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学者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获得了广泛的基础研究,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颇受青睐。但由于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的微环境,致使移植的BMSCs存活率以及滞留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前期研究表明,基因修饰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及生物学功能。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ated Factor 2,Nrf2)是机体抗氧化反应的最重要调节因子之一,氧化应激状态下可激活下游多种抗氧化基因和Ⅱ相解毒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如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OH-1)等。本实验拟在氧化应激状态下在BMSCs中过表达Nrf2的水平,试图提高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环境下移植BMSCs的存活率,进而提高移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新生血管的形成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血管生成是由现有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生成新的血管,涉及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和迁移等,其中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与心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本研究拟利用在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BMSCs凋亡的基础上,观察在BMSCs中过表达Nrf2基因,与CMECs建立体外共培养模式,模拟细胞内微环境,探讨共培养体系下BMSCs通过旁分泌作用对CMECs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为干细胞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向与策略。第一部分Nrf2/HO-1/NQO1轴在过表达Nrf2基因的BMSCs凋亡中的作用以及机制目的:(1)培养实验所需的BMSCs并选取P3代BMSCs加以其表面分子的鉴定并构建大鼠慢病毒载体Nrf2基因过表达以及沉默转染稳定细胞株;(2)观察在300μmol/L H2O2处理BMSCs 4h诱导BMSCs凋亡的氧化应激基础上,过表达Nrf2基因对B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3)氧化应激状态下,探讨Nrf2/HO-1/NQO1信号通路在氧化应激状态下抑制BMSCs凋亡的影响。方法:(1)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实验所需的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MSCs表面标记抗原(CD90和CD45);(2)分别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慢病毒转染Nrf2基因至P3代BMSCs成功;(3)经H2O2建立BMSCs氧化应激模型:采用FCM检测不同浓度H2O2(0、100、200、300、400μmol/L)处理4h对BMSCs的影响,选取最佳的H2O2浓度作为诱导BMSCs最佳的凋亡模型,作为后续实验的处理条件。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Nrf2沉默空载体组(Nrf2-Vector组)、Nrf2沉默组(si-Nrf2组)、Nrf2过表达空载体组(Nrf2-Scramble组)、Nrf2过表达组(LV-Nrf2组);(4)Edu以及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能力;(5)Tunel以及FCM检测各组BMSCs的凋亡情况;(6)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SCs中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及NQO1的表达水平。结果:(1)P0代BMSCs原代细胞培养至第3天,细胞有触角伸出,细胞形态多数呈多角形、棱形,少部分呈现条索状,细胞为成簇状团状生长,胞浆内有颗粒状结构分布;培养至第7天,原代细胞长满80%90%,即可开始传代培养。传代后细胞进入快速生长期,第3代细胞形态均一,呈鱼群状。用FCM鉴定,第3代SD大鼠BMSCs CD90阳性表达(97.18%),而CD45弱表达(3.36%)。(2)当MOI=150时,慢病毒转染BMSCs 48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少量绿色荧光表达,转染72h后,绝大多数细胞呈现出绿色荧光;用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LV-Nrf2组Nrf2表达明显上调(P<0.05);si-Nrf2组Nrf2表达明显下调(P<0.05)。(3)300μmol/L H2O2处理BMSCs 4h作为诱导BMSCs凋亡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用于体外模拟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微环境。(4)Edu以及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si-Nrf2组BMSCs增殖率显著下调(P<0.01);LV-Nrf2组BMSCs的增殖率显著上调(P<0.01)。(5)Tunel以及FCM检测各组凋亡率,结果显示si-Nrf2组BMSCs总体凋亡率显著上调(P<0.01);LV-Nrf2组BMSCs的总体凋亡率显著下调(P<0.01)。(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V-Nrf2组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及NQO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si-Nrf2组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及NQO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结论:(1)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可有效的培养出实验所需的、纯度较高的BMSCs。(2)当MOI=150、转染72h时,慢病毒转染BMSCs可获得稳转株细胞。(3)300μmol/L H2O2处理BMSCs 4h是诱导BMSCs凋亡的最佳浓度和时间。(4)氧化应激环境下,过表达Nrf2基因促进BMSCs增殖,抑制BMSCs凋亡。(5)氧化应激环境下,过表达Nrf2可有效增加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以及NQO1的表达水平。第二部分Nrf2/HO-1/NQO1轴在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及共培养后促进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采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建立BMSCs与CMECs间接共培养体系,探讨过表达Nrf2基因的BMSCs通过其旁分泌作用对CMECs生物学的影响。以单独完全培养基培养的CMECs为阴性对照组,探讨共培养方式下Nrf2基因转染的BMSCs对CMECs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探讨Nrf2/HO-1/NQO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NC组(单独CMECs培养组)、Control-BMSCs组(未转染病毒的BMSCs与CMECs共培养组)、Nrf2-Vector-BMSCs组(转染Nrf2沉默空载体的BMSCs与CMECs共培养组)、si-Nrf2-BMSCs组(转染沉默Nrf2基因的BMSCs与CMECs共培养组)、Nrf2-Scramble-BMSCs组(转染Nrf2过表达空载体的BMSCs与CMECs共培养组)以及LV-Nrf2-BMSCs组(转染过表达Nrf2基因的BMSCs与CMECs共培养组),利用Transwell小室(膜孔直径0.4μm)体外建立BMSCs--CMECs共培养体系。(1)分别检测各组CMECs的血管新生能力,即Transwell小室(膜孔直径8.0μm)检测CMECs的迁移能力;(2)基质胶检测CMECs的成管能力;(3)Edu以及流式细胞周期检测CMECs的增殖能力;(4)Tunel检测CMECs的凋亡情况;(5)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MECs中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及NQO1的表达水平。结果:(1)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五组共培养体系中CMECs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单独CMECs培养组(P<0.01);与Control-BMSCs组相比,LV-Nrf2-BMSCs组结晶紫染色阳性的跨Transwell小室膜迁移的CMECs数量显著升高(P<0.01);si-Nrf2-BMSCs组结晶紫染色阳性的跨Transwell小室膜迁移的CMECs数量显著降低(P<0.01)。(2)基质胶结果显示:五组共培养体系中CMECs的小管形成能力明显高于单独CMECs培养组(P<0.01);与Control-BMSCs组相比,LV-Nrf2-BMSCs组小管形成能力显著增加(P<0.01);si-Nrf2-BMSCs组小管形成能力显著减少(P<0.01)。(3)Edu结果显示:五组共培养体系中CMECs的Edu紫色荧光阳性细胞数比例明显高于单独CMECs培养组(P<0.01);与Control-BMSCs组相比,LV-Nrf2-BMSCs组Edu紫色荧光阳性细胞数比例明显上调(P<0.01);si-Nrf2-BMSCs组Edu紫色荧光阳性细胞数比例显著下调(P<0.01)。(4)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五组共培养体系中CMECs的增殖率显著高于单独CMECs培养组(P<0.01);与Control-BMSCs组相比,LV-Nrf2-BMSCs组CMECs增殖明显增强(P<0.01);si-Nrf2-BMSCs组CMECs增殖率显著减弱(P<0.01)。(5)Tunel结果显示:五组共培养体系中CMECs凋亡率明显低于单独CMECs培养组(P<0.01);与Control-BMSCs组相比,LV-Nrf2-BMSCs组CMECs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si-Nrf2-BMSCs组CMECs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五组共培养体系CMECs中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及NQO1的表达水平高于单独CMECs培养组(P<0.01);与Control-BMSCs组相比,LV-Nrf2-BMSCs组CMECs中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及NQO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si-Nrf2-BMSCs组CMECs中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及NQO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1)CMECs免疫荧光鉴定CD31以及Ⅷ因子呈阳性表达。(2)与BMSCs共培养可以促进CMECs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新生能力,降低CMECs的凋亡。(3)与未转染的BMSCs相比,Nrf2基因转染可以增强共培养对CMECs的增殖、迁移、血管新生以及抗凋亡能力的影响。(4)过表达Nrf2可有效增加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以及NQO1的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队列研究数据探索女生乳房发育、阴毛发育、腋毛发育和月经初潮,以及男生首次遗精的发育轨迹;调查青春发育随访5年后,六至九年级男女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现状,分析男女生各青春发育事件的发育轨迹与其情绪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抽取重庆市某城区有代表性的四所小学,每所小学选取一至四年级所有班级的男女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前发放知情同意书,最终共纳入1429名学生参加基线调查和青春发育体检,其中男
鹤庆县位于云岭山脉以东,滇西横断山脉南端,是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活动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复杂,鹤庆地质环境条件较差,滑坡地质灾害较发育。多项数据材料表明,滑坡地质灾害成为了阻碍鹤庆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依托于子项目《滇西北地区生态地质调查》,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软件平台,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三种评价方
钢筋工程具有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和系统性复杂的特点,是结构主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用钢筋长期以来依靠人力进行钢筋断料和现场加工,这种工作模式存在钢筋下料浪费、翻样质量不高、信息管理不透明等问题,在建设过程当中对各参与方的管理和施工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钢筋工程现状,提出在施工阶段基于BIM技术的钢筋工程精细化管理思路,为传统钢筋工程的转型提供参考。本文针对传统钢筋工程在建模、断料、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逐渐加快,诠释着绿色、氧气、阳光、友谊的高尔夫运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人青睐。漫步在绿荫中,与大自然共舞,不仅能锻炼身体,
背景护士的人才短缺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病人的健康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是医院面临护士人力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