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厦门市糖尿病“三师共管”模式的短期效果,基于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对糖尿病“三师共管”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并基于Markov模型进行长期干预效果模拟并做经济学分析。材料与方法:1、于2016年6-8月对厦门市5个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常规管理”对照组调查400人。以“三师共管”满1年的患者为干预组,调查400人。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治疗情况、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生活质量以及疾病负担,并测算干预一年的项目投入成本。疾病负担从直接、间接和无形负担三方面衡量。项目的干预成本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营成本、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费与检查费补助和“三师”相关的成本。效果指标包括生化指标、分级诊疗指标、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和生命质量。效益指标用糖尿病患者因加入三师共管而减轻的疾病负担来衡量。2、基于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选取2015年-2016年这2年的厦门市慢病信息系统记录中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数据,根据是否加入糖尿病“三师共管”项目,将系统中的患者进一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的队列中三师共管干预组4087人,常规慢病管理对照组19998人。通过描述性分析阐述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比较随访前后并发症的转移情况;构建糖尿病自然史的Markov状态转移模型;确定模型各个环节的参数及转移概率;进行Markov队列分析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的差异;并结合成本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1、糖尿病“三师共管”的短期干预经济学评价:1)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BMI和医疗付费方式)、初始主要的生化指标以及患病相关的指标(合并症、并发症和病程)上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一年后,干预组相对对照组:①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达标率上升;②分级诊疗指标:双向转诊意愿和社区首诊意愿上升;③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达标率上升。3)干预组人均疾病负担为5569元/年,比对照组少1412元/年。4)增量成本效果:干预使HbAlc控制率增加1%的成本为15.04元/人年;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率增加1%的成本为36.47元/人年;双向转诊、社区首诊率、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达标率增加1%的成本分别为51.57、16.73、40.00和47.34(元/人年)。5)增量成本效益:增量成本效益比为2.78,说明与社区常规慢病管理相比,糖尿病“三师共管”更具有效益。2、糖尿病“三师共管”的长期干预经济学评价:1)干预一年后,干预组的并发症患病率增加3.01%,对照组的并发症患病率增加5.49%。干预组并发症患病率变化低于对照组。2)Markov模型模拟了队列人群10年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若以100000人为干预人群,10年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减少了 11787例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 10例死亡比例。3)以并发症者人数变化作为效果观测指标,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干预组相对对照组增加的成本为44462.85万元,减少一例并发症发生的成本为3.77万元。结论:从短期干预上看,厦门市糖尿病“三师共管”与社区常规糖尿病管理相比,干预1年就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知识、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意愿;糖尿病“三师共管”的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显著降低;短期干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显著。从长期干预上看,糖尿病“三师共管”干预组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常规糖尿病管理对照组,长期成本效果显著。厦门市糖尿病“三师共管”模式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效益,对我国的糖尿病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