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生长迟缓和生后高蛋白饮食干预对大鼠肾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ic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UGR)可通过“胎儿程序化”途径对机体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以至终生的影响,与成年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均有一定的关系。有关IUGR与肾脏疾病关系的人类研究发现,IUGR胎儿肾脏体积较正常胎儿明显缩小同时肾小球数目明显减少,而生后的长期随访发现,IUGR组肾小球滤过功能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而蛋白尿发生率明显增高。而我科以往动物实验的资料又表明,IUGR大鼠出生时肾小球数目明显减少,同时伴有皮质区变薄和生肾区增厚,且生后随访中蛋白尿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目前有关IUGR引起出生时肾小球数目减少、肾脏发育异常以及生后肾脏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以往认为,生后早期的营养干预尤其是高蛋白饮食对IUGR患儿体格的快速增长具有一定的帮助。但近来有人提出了“预计的适应性改变”(predictive adaptive response, PAR)的理论:胎儿可根据发育阶段的环境而对生后环境进行预计,引发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研究显示,宫内营养不良的仔鼠如果生后饮食越丰富,其寿命越短,而我科前期有关IUGR新生仔鼠生后高蛋白饮食干预的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不仅不能纠正生后肾小球数目的减少,反而加重了高血压和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但目前有关IUGR生后高蛋白饮食干预对肾脏影响的可能机理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医学基础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整体、定量、动态地研究组织或细胞中蛋白质谱的变化,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在疾病机制的研究和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IUGR新生鼠与正常新生鼠肾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IUGR成年鼠与正常成年鼠肾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以及生后高蛋白饮食干预对肾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并进一步进行验证,以探讨IUGR大鼠肾脏发育异常的可能机制、IUGR生后肾脏损害相关的关键蛋白分子及高蛋白饮食干预对肾脏影响的可能机理。为研究IUGR新生鼠与正常新生鼠肾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采用孕期全程低蛋白饮食法(6%低蛋白等热卡饲料)建立IUGR大鼠模型,选择新生鼠仔出生体重在正常对照组平均体重-2SD以下者为IUGR组。对照组以孕期常规饲料(含22%蛋白质)饲养至自然分娩,所生新生鼠仔作为正常对照组。8个IUGR组肾脏(平均肾重48mg±3mg,总肾重385mg)和6个正常对照组肾脏(平均肾重64mg±4mg,总肾重383mg)分别混合后抽提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后使用双胺银染法染色,凝胶图像分析后切取组间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通过质谱仪进行肽指纹谱和串级质谱鉴定。差异表达分析及质谱鉴定共筛选出仅在IUGR组表达的蛋白11个(包括非特异性二肽酶、甲基丙二酸半醛脱氢酶、转酮醇酶、尿嘧啶核苷磷酸合成酶、波形蛋白、载脂蛋白A-Ⅳ、细胞角蛋白10、26S蛋白酶调节亚基7、δ-1-吡咯啉-5-羧化脱氢酶、视黄醇脱氢酶1、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α等),仅在正常对照组表达的蛋白1个(即剪接因子精氨酸/丝氨酸丰富9);IUGR组较正常对照组表达大于5倍的蛋白7个(包括尿卟啉原脱羧酶、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K、75kDa葡萄糖调节蛋白、227kDa纺锤体-着丝点相关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细胞分裂蛋白激酶2、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等),正常对照组较IUGR组表达大于5倍的蛋白2个(即γ-肌动蛋白和串珠素)。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能量代谢、氧化还原、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其中结构分子有4个,包括波形蛋白、串珠素、γ-肌动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0。对波形蛋白和串珠素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在肾脏组织中对其差异表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波形蛋白主要表达于肾小球且IUG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串珠素可同时表达于肾小球和肾小管且IUGR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这一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为进一步探讨IUGR成年鼠与正常成年鼠肾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以及生后高蛋白饮食干预对肾脏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对IUGR新生鼠生后分别给予常规饲料(含22%蛋白质,IUGR组)和高蛋白饲料(含30%蛋白质,高蛋白组)喂养直至12周龄(成年期),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孕期常规饲料饲养至自然分娩,所生新生鼠仔生后给予常规饲料喂养直至生后12周龄)。12周龄时,每组各选取6个肾脏分别混合后抽提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后使用考马斯亮蓝法染色,凝胶图像分析后切取组间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通过质谱仪进行肽指纹谱和串级质谱鉴定。差异表达分析及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共有11个蛋白质在IUGR组和高蛋白组发生了趋势一致的表达改变,其中包括参与体内代谢的转酮醇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α1、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乌头酸水合酶,参与氧化还原的羟酸氧化酶2、长链特异性乙酰辅酶A脱氢酶、视黄醇脱氢酶1和谷氨酸脱氢酶1及参与转录和凋亡调控的α烯醇酶、α晶体蛋白和核苷二磷酸激酶B,提示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参与了IUGR生后肾脏病变的发生。另有8个蛋白质仅在高蛋白营养干预后出现差异表达,其中包括参与氧化还原的异柠檬酸脱氢酶、二硫化物异构酶A3和细胞色素bc1复合物,参与凋亡调控的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及参与体内代谢的GM2神经节苷酯活化蛋白、天冬氨酸酰基转移酶2、酰化氨基酸水解酶1和5,10-次甲基四氢叶酸合成酶,提示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参与了高蛋白饮食干预对IUGR大鼠肾脏的影响。同时还发现有2个蛋白质即抗增殖蛋白和戴帽蛋白(肌动蛋白丝)出现了等级相关的表达差异(正常对照组/IUGR组大于5倍而高蛋白组无明显表达),提示这2个蛋白质可能同时参与了IUGR生后肾脏病变的发生及高蛋白饮食干预对肾脏的影响。对抗增殖蛋白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在肾脏组织中对其差异表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抗增殖蛋白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IUGR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高蛋白组的表达更弱,这一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能量代谢异常、氧化还原和凋亡的失衡以及信号转导和细胞增殖的异常可能参与了IUGR大鼠肾单位数目减少和肾脏发育的异常。一些关键蛋白分子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α1、α烯醇酶、核苷二磷酸激酶B、α晶体蛋白等可能参与了IUGR生后肾脏病变的发生,另一些关键蛋白分子如异柠檬酸脱氢酶、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等可能参与了高蛋白饮食干预对IUGR者肾脏的影响,而抗增殖蛋白和戴帽蛋白(肌动蛋白丝)则可能同时参与了IUGR生后肾脏病变的发生及高蛋白饮食干预对肾脏的影响。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为研究IUGR肾脏发育异常和生后肾脏损害的可能机制以及探讨生后高蛋白饮食干预对肾脏影响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和思路,对上述差异蛋白质的深入研究,包括蛋白质表达的验证、蛋白质作用机制的研究和信号通路分析等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揭示IUGR肾脏发育异常和生后肾脏损害的可能机制以及IUGR生后高蛋白饮食干预对肾脏影响的发病机理。
其他文献
随着西方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的引入,我国的英语课堂话语研究也更加深入。根据笔者对近5年来20余篇涉及课堂话语的研究发现,我国的英语课堂研究,大部分依旧着眼于大学英语课堂
DHCP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IP协议,主要用来在网络中自动的配置网络计算机和其他的设备,本文简要介绍DHCP服务器在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中的安装和使用.
赵周老师曾在阿里巴巴集团、华数集团等知名企业从事销售相关工作多年,历任一线销售、销售管理、销售策划、销售培训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工作,现为多家合作企业提供销售咨询和
多媒体教学成为探索幼儿园教学改革的一条主要途径,它是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
<正>经历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番洗礼,广大语文教师已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告诉",更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浸染。于是,曾经盛行的条分缕析逐渐被
主要研究了恒力弹簧的在中低压电缆附件中应用,在材料的选型等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概述。
自白任意性规则作为一项基本的证据规则,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现代刑事诉讼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比较法的视角,对自白任意性规则进行了系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重任。因此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的当代中职生的人格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一轮医改方案的正式出台,医院对管理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医疗行业的“体制再造”速度也随之加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医院
评价方式是评价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是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对学习和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过程评价与传统评价有本质的区别,过程评价适合创新艺术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