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 痰湿体质是现代人群中一种常见的体质类型,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理论上探讨痰湿体质的形成机制,有助于在实践中制定调节痰湿体质方法,有效地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文献及实验方法,通过整理古代医家及现代研究成果,结合基因芯片实验比较分析痰湿(肥胖)体质与平和质及肥胖人 3 组受试者外周血基因表达差异,对痰湿体质机制进行探讨,并对痰湿体质人群患病后的病机特点、易感疾病和患病后的调理用药规律等进行总结,为深入研究痰湿体质的特征提供初步理论依据。2.方法 我们根据痰湿体质判定标准、平和质分类依据以及按国际肥胖标准,筛选 3 例痰湿体质人(a 组)、2 例肥胖人(b 组)、3 例平和质人(c 组),并抽取上述 3 组受试者的外周血,提取总 RNA 并进行扩增和标记,用 Affymetrix human genome Test3 array 检测受试样品的质量,用 Affymetrix human genome U133A set 进行基因表达谱观察,将所得数据用 GCOSv1.2 得到各芯片的单张分析结果,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挑出 a b、a c、和 b c,共三次两组间比较的最显著的 100 个基因,得到 3 组 100 个基因。对这 300 个基因取并集(共 278 个基因),用 Cluster 软件及 TreeView 完成系统聚类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痰湿体质上调及下调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又挑出 a b、a c 比较最显著的 20 个基因,找出比值 ratio>1.5(上调)及ratio<0.67(下调)的基因,并排除弱信号点之后,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3.结果 在原始的 22283 个基因中,经过数据过滤,得到符合分析标准的基因共 10308 个。经比较痰湿体质组与非痰湿(肥胖人、平和体质)之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共 168 个。聚类分析,得出 3 种不同的表达特征。将痰湿体质组表达有差异的基因进行筛选后得出 4个表达上调的基因:COPS8、GNPDA1、CD52、ARPC3 和 6 个表达下调的基因:GSPT2、CACNB2、FLJ20584、UXS1、IL21R、TNPO2。4.结论 ①精微物质不归正化是痰湿形成核心环节,精微物质运行输布障碍与转化失调互为因果,脾不散精是精微物质转化及输布不利的重要机制,痰湿互蕴迁延日久,逐渐形成痰湿体质。 ②痰湿体质是多种疾病的发病的重要内因,耗伤阳气、阻碍气机、痰多挟瘀是痰湿体质人群患病后的病机特点。健脾散精是痰湿体质主要调节方法。 ③痰湿体质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特征。GNPDA1 表达上调和 CACNB2 表达下调是痰湿体质的分子机制之一。 ④痰湿体质是可调的,在机体内环境状态处于有两种趋向可能性的情况下调节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