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概念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生存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基本概念,因此它得到了经济学、人类学、生物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解释。本文是在哲学视域内来探讨劳动概念对于马克思从生存论路向如何彻底否定近代形而上学基本建制、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提出迄今为止唯一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历史唯物主义。 对劳动概念的研究早在国民经济学家那里就已经开始,这主要是针对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财富创造及如何看待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等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国民经济学家在肯定劳动是社会财富增加手段的同时,却无法解释对作为财富创造主体的劳动者付出劳动越多反而使自身越贫困之二律背反现象。作为实证科学的国民经济学最终也未能解决这一时代课题。 近代形而上学体系的完成者黑格尔哲学同样对上述时代的社会现实做出了理性分析。黑格尔哲学不仅作为理性思想的最终形式考查了市民社会的财富增加及其占有方式、阐明自己的劳动观,更是在此意义上首次切中时代的社会现实。但是当他在构建完成自己的思辨唯心体系并最终生成绝对精神这一最高知识时,他也在感叹如何解决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可见,对于市民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况随着财富的增加却日渐恶化、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这一根本问题在绝对知识这里也不能得到根本的说明和解决。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此展开了自己的论述,提出自己对劳动概念的全新阐述,并在此后毕其一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予以不断完善发展并最终成为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核心概念。当然这种论述建立在对前述两者的批判基础之上。马克思也正是在完成对资本(国民经济学)和形而上学(黑格尔体系)这双重批判基础上完成自己对劳动概念的新阐释,完成由自己发动的哲学革命并显示出自身作为当代哲学之当代意义。马克思哲学之诞生就在此意义上得到论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诞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完成上述双重批判进程中作为不同以往的指导思想或方法论原则发挥了根本作用,时至当代仍是指导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方法。 但在反思资本文明、批判现代性、为人类生存谋划未来过程中,马克思哲学由以出发的基础一一劳动概念却引起了空前争论。自马克思哲学诞生以来特别是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没有哪一种理论得到过如此众多且长期的关注、探讨、质疑或全面的批判与否定,这种关注或批判时至今日也未曾停止过,从第二国际理论家、卢卡奇、德波、到鲍德里亚。几乎西方当代各种哲学流派、思潮都对马克思劳动概念及其体系提出过否定性批判。也正是因为认识到劳动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创建中的主要地位,国内学界对劳动概念之研究也不谓不重视,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对这一概念的基础性阐释,还是基于这一概念展开的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思想对话,可以说对劳动概念之研究广泛而深刻。 这种时至今日仍在持续的对马克思哲学的解构、批判与否定最终说明,马克思哲学仍是活在当下的理论。试问:有谁会对一种早已失去对当代乃至未来具有哪怕一点指导意义的理论感兴趣呢。就更别说千方百计的加以驳斥了。 因此本文全部的论述重点便集中于:(1)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那里的劳动概念有何根本缺陷。马克思如何分析此种根本错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2)马克思在完成上述双重批判过重中所借助的科学方法论是什么。(3)面对持续至今的对马克思哲学的批判,说明马克思哲学仍是迄今为止对人类未来发展最具指导意义的哲学思想,即仍具有当代意义。那又该如何反驳对自身的诸种否定性批判。唯有完成这种反驳方能显示出其当代意义之生命力之所在。这也同时说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这一课题不是一时只需,而是一个未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