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抽动障碍伴临床下放电患儿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痫性放电改善情况及抽动症状改善情况,为抽动障碍伴临床下放电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和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01月-2018年12月门诊就诊符合抽动障碍合并临床下放电诊断标准的121例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1.托吡酯治疗组(托吡酯+/-硫必利/氟哌啶醇,A组),共计58例。2.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组(LEV/VPA+/-硫必利/氟哌啶醇,B组),共计17例。3.未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组(硫必利/氟哌啶醇,C组),共计46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重点EEG),然后每三月门诊和/或电话随访一次,每六月复查血药浓度(VPA)、肝肾功及EEG等。回顾分析各组患儿使用药物治疗后的EEG改善情况、抽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A、B、C三组患儿EEG改善和抽动障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1)A、B、C三组用药前后自身对照比较,EEG改善率分别为63.8%、52.9%、39.1%,提示加用抗癫痫药物的患儿(A、B组)EEG有较明显的改善,未添加抗癫痫药物的患儿(C组)EEG改善不明显;但A、B、C三组抽动症状的缓解率分别达到70.7%、82.4%、89.1%,提示:抗癫痫药物和/或硫必利/氟哌啶醇等对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A、B、C三组之间EEG改善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6.263,P<0.05),尤其是A组与C组EEG改善率差异最明显(?~2=6.262,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EEG改善率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均无显著性(?~2=0.653和0.976,P均>0.05)。2.A、B、C三组患儿不同治疗时间段EEG改善情况分析:(1)治疗时间≤6月时三组患儿EEG改善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0.859,P<0.05);(2)治疗时间>6-≤12月和>12月时三组患儿EEG改善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1.176和3.789,P均>0.05);(3)治疗时间≤6月时,采用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发现,A组与C组EEG改善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9.726,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EEG改善率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均无显著性(?~2=0.175和2.922,P均>0.05)。3.A、B、C各组患儿分别在不同治疗时间段(≤6月、>6-≤12月、>12月)EEG改善情况分析:(1)A组在不同的治疗时间段EEG改善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5.377,P>0.05);(2)B组和C组在不同的治疗时间段EEG改善率分别相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2=2.091和4.477,P均>0.05)。4.A、B、C各组患儿在不同年龄组(学龄前期组与学龄期组)EEG改善情况分析:(1)A组:患儿EEG改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0.192,P>0.05);(2)B组和C组:EEG改善率分别相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2=0.562和0.712,P均>0.05);(3)学龄前期的A、B、C三组患儿EEG改善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0.469,P>0.05),但学龄期A、B、C三组患儿EEG改善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6.487,P<0.05)。(4)学龄期A组与C组患儿的EEG改善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6.053,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EEG改善率,均无显著性差异(?~2=1.871和0.283,P均>0.05)。5.A、B、C三组患儿抽动症状复发的情况分析:(1)A、B、C三组治疗后抽动症状复发率分别为62.1%、52.9%、89.1%,三组患儿抽动症状复发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2.302,P<0.05)。(2)A组与C组、B组与C组的抽动症状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2=9.774和9.926,P均<0.05),A组与B组抽动症状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2=0.456,P>0.05),说明A、B组对抽动症状的改善效果更稳定,复发率更低。6.本文总结了5例抽动障碍合并临床下放电及ADHD患儿的临床特点,这5例治疗上均予抗癫痫药物治疗,4例合用硫必利,EEG的好转率75%(3/4),5例患者的抽动症状均在3-6个月内明显改善。7.三组患儿用药后总体出现不良反应共19例,发生率为15.7%,且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嗜睡、消化道症状、出汗减少等表现,最后均逐渐减轻或消失,没有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的现象发生。结论:1.采用TPM、LEV、VPA三种抗癫痫药物中的一种,不论是否加用硫必利/氟哌啶醇,用药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患儿的抽动症状和EEG痫性放电均得到较好的控制。2.不论是用TPM,还是用LEV/VPA,对于改善患儿抽动症状和EEG痫性放电均有较好的效果,不仅疗效相似,且无年龄及性别的差异。说明对抽动障碍伴临床下放电的患儿可以采用上述三种抗癫痫药物中的一种来控制其临床症状,并改善其异常EEG;但在三种药物中TPM对EEG痫性放电的改善更明显,尤其是在药后六月左右及学龄期儿童最明显,且与未用AEDs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单纯使用抗抽动药物治疗抽动障碍伴临床下放电,患儿的抽动症状容易复发,合用抗癫痫药(TPM/LEV/VPA)治疗患儿抽动症状的疗效更稳定。4.抗癫痫药物对于抽动障碍伴临床下放电共患ADHD的患儿的EEG及抽动症状改善均有较好疗效,共患病ADHD对抽动障碍伴临床下放电的治疗无明显影响。5.TPM、LEV、VPA用于控制儿童抽动障碍伴临床下放电时,其不良反应均较轻,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绝大多数患儿不良反应消失或能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