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主体教育的进行,在思想政治课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已成潮流所向。然而通过文献综述发现,有很多教育实践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建议,但很少对其理论根据进行深入剖析,也很少涉及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参与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主体教育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但很少针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领域做出有针对性的阐述。故本文旨在从主体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行为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以期为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体教育的实现做出贡献。
主体参与是主体教育中同时富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重要概念之一。故本文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和建构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的理论视角的前提下,首先从主体教育理论入手,结合主体性德育的研究成果,层层界定主体、主体性、学生主体性、主体参与、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行为等核心概念。本研究认为,“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指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自主发起、主动参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并使得通过自主性(独立性)、自觉主动性、能动创造性、社会性等方面综合表现的主体性得到发展的过程。接下来进一步根据已有研究探讨了思想政治课中的主体参与行为的表现,吸纳主体性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自编问卷,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行为”给予的操作性界定为:以本研究自编问卷所收集的数据所反映的高中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在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方面的主体参与行为层次。在此基础上,根据“知情意行”相结合的原则,编制调查问卷。本文由于条件所限,选取潞河中学作为典型个案,使用问卷收集数据,并结合访谈与实物收集,通过对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考察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主体参与行为在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方面的参与层次水平,并深入调查分析主体参与的动机、需求以及教师课堂类型、学校乃至社会等相关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方面思想政治课中学身主体参与行为的现状值得忧虑:学生主体参与的条件并不完备,主体参与的意识更低,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很难体现;另一方面主体参与水平整体不高,各项指标呈现出差异特征。针对上述调查研究的结论,本研究建议,不仅要大力培养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正确的“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理念,同时,也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理念,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素质与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在一系列理论视角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的不同性别、年龄和其他个人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努力,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中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