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MRI研究:比较不同层厚的VIBE序列以及多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骶髂关节骨质结构改变和活动性炎症中的价值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90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比较不同层厚的屏气容积内插序列(VIBE)与常规T1序列在检测骶髂关节骨质结构改变中的价值目的:以CT为参考标准,比较不同层厚的屏气容积内插序列(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VIBE)与常规T1序列在检测可疑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患者中骶髂关节骨质结构改变中的价值。方法:纳入96例临床怀疑SpA且同时行CT和MR检查(包括了层厚为1.2mm和3mm的VIBE序列以及常规MR序列)的患者,共192个骶髂关节。在关节层面对每个骶髂关节的骨质结构改变进行评分,包括骨质破坏、骨质硬化及关节间隙改变;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三个MR序列的骨质结构改变评分与C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CT为金标准,在关节层面计算1.2 mm和3 mm VIBE序列以及常规T1序列在检测骨质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改变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另外在骨层面,计算三个MR序列在检测骨质破坏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三个MR序列在检测骶髂关节脂肪沉积中的价值。结果:在骨层面,1.2 mm层厚的VIBE检测骨质破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92.3%,92.7%)最高,其次为3 mm层厚的VIBE(82.1%,85.9%),最后为常规T1序列(71.9%,78.1%)(所有p<0.05);在关节层面,1.2 mm层厚VIBE检测骨质破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94.1%,93.8%)明显高于常规T1序列(84.6%,84.9%)(p=0.003),3 mm层厚VIBE的敏感性和准确性(89%,90.1%)稍高于常规T1序列(p=0.401)。在关节间隙变化方面,两个VIBE序列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常规T1序列(所有p<0.05),且VIBE序列与CT的一致性更好。在骨质硬化方面,三个MR序列的敏感性均不高,其中常规T1序列略有优势(p<0.05)。在检测脂肪沉积方面,三个MR序列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2 mm层厚的VIBE序列检测骶髂关节骨质破坏和关节间隙改变敏感性要优于常规T1序列,且其成像时间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加入到可疑SpA患者的常规MR扫描方案中;而3 mm层厚的VIBE序列尚不能证实为优于常规T1序列。第二部分比较不同模型弥散加权成像直方图分析技术在诊断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疾病活动性的价值目的:比较基于整个骶髂关节的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的直方图分析技术在诊断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 SpA)疾病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2例ax SpA和17例非特异性下腰背痛患者(对照组)均行常规骶髂关节MRI以及多b值DWI、DKI检查,根据临床指标分为活动组、非活动期。不同模型DWI参数包括单指数模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双指数模型的真性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D)、假性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DKI的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tivity,MD)、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基于整个骶髂关节的直方图分析计算各参数的均值、第25、50、75、90百分位数。SPARCC(Spondyloarthritis Research Consortium of Canada)骶髂关节MRI评分用于半定量评估常规MRI的骨髓水肿情况。Kruskal-Wallus H检验评估各组间影像参数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s)评估影像参数的诊断效能,回归分析用于评估影像参数与ax SpA临床活动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 CRP)以及疾病活动度评分(Bath A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的相关性。结果:各影像参数区分活动组和非活动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s,AUCs)均较低(AUC≤0.71),而SPARCC尚不能区分二者(p>0.05);MD、MK、D、D*、ADC区分活动组、非活动组与对照组的诊断效能较高(最大AUC=0.810.98),SPARCC的AUC分别为0.94、0.88;f50可以区分活动组和对照组(AUC=0.72),但其AUC明显小于MD90、MK50、D90、ADC90和SPARCC评分(所有P<0.05);MD90区分非活动组和对照组的AUC显著高于D*90和SPARCC(p分别为0.04和0.03)。D、ADC所有直方图参数以及MD均值、MD50、MD90、D*50、f25、f50与BASDAI评分呈正相关,MK均值、MK75、MK90与BASDAI评分呈负相关;MD50、MD75、MD90的增加与hs CRP升高相关。结论:基于整个骶髂关节的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DKI直方图分析技术可以很好的区分ax SpA患者与非特异性下腰背痛患者,但很难区分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且三种模型的诊断效能均无明显差异,对应的影像参数与ax SpA患者的BASDAI评分相关,但只有DKI模型的MD与hs CRP的升高相关,SPARCC评分与临床指标均不相关。基于整个骶髂关节的不同模型DWI的直方图参数可以作为生物标志反映疾病活动情况。
其他文献
无论是从基础光物理还是从光子器件的应用来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都扮演着非常核心的角色。光学微腔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增强场强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强度。根据对光的束缚机制的不同,光学微腔可以分为法布里-珀罗腔(F-P腔),回音壁模式微腔(WGM腔),光子晶体腔(P-C腔)等。回音壁模式微腔因其具有超高的品质因子(Q),小的模式体积(V),可大规模集成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量子光学和非线性
结合机械谐振子或磁振子自由度的光腔为实现光力/磁学效应的信息传输和处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并在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力学或磁子学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近年来,腔光力系统和腔磁系统是大家研究的热门课题。基于腔光力系统和腔磁系统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其中包括光力相互作用、磁致伸缩效应、磁克尔效应等导致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如光力诱导透明、光子阻塞、量子纠缠、声子激光、双稳态等。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基于腔光
基于节点离散的无网格法可以灵活简洁地构造任意高阶光滑、全域协调的形函数,在大变形、高阶及移动边界等问题的分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伽辽金无网格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网格法之一。然而,由于无网格形函数通常不是多项式,形函数不规则重叠度高,因而伽辽金无网格法的背景积分域一般与形函数影响域不重合,即使采用高阶的高斯积分也不能保证伽辽金无网格法的精度和最优收敛率,对于高次基函数数值积
4H-SiC具有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能,是制备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近年来,基于4H-SiC半导体的高压高功率器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随着器件耐压等级的提高,所需4H-SiC外延层厚度也逐渐增加;同时,为了降低4H-SiC功率器件的制备成本,增大晶圆尺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4H-SiC的晶圆直径已经逐步由100 mm提高至150 mm。然而,随着晶圆尺寸的增大,片内温度梯度增大,外
研究背景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统称,其主要特征是婴幼儿时期即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功能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范围狭窄等。研究表明ASD多存在神经系统发育及大脑结构异常,如胼胝体及皮质等结构。ASD病因复杂,存在遗传、神经发育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其中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前期通过收集大量临床
第一部分 急性斑蝥素中毒大鼠毒理病理学实验研究目的:构建急性斑蝥素染毒大鼠动物模型,完善斑蝥素急性中毒毒理病理学内容。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经灌胃途径给予斑蝥素染毒,根据染毒剂量(1 mg/kg,1.3mg/kg,1.69 mg/kg,2.19 mg/kg,2.82 mg/kg,3.67 mg/kg,4.73 mg/kg,6.15 mg/kg,8 mg/kg)进行分组,以此构建阶梯浓度染毒大鼠动物
YB1(Y-box结合蛋白1)是一种转录和翻译调节因子,是冷休克蛋白超家族的一员。YB1可以与靶基因启动子区的Y盒调节元件相结合从而调控其表达;YB1也可以与RNA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在RNA稳定或m RNA剪切过程中发挥作用。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YB1在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出现异常,并且与肿瘤的恶性增殖、侵袭以及不良预后等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在乳腺癌中YB1可
研究背景与目的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或者通过代偿性地提高心室的充盈压来满足机体正常代谢的需要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具有较高的住院率和死亡率1。根据部位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其临床表现也是不同的,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淤血如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和体循环灌流不足表现如乏力、头晕和少尿等。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
第一部分靶向线粒体氧化应激对AGEs诱导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线粒体途径在AGEs诱导NP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明确靶向线粒体氧化应激在该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人体NP组织标本中AGEs水平,并与相应椎间盘退变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体外实验中经AGEs刺激或Mito TEMPO/SKQ1预处理培养人原代NP细胞,采用Ed U染色检测NP细胞增殖活力,并
目的:缺氧是引起肺动脉高压(PAH)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Janus激酶2(JAK2)分子参与了PAH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其具体的影响机制亟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JAK2在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发病过程中对肺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首先,我们以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水平为出发点,分别在体内动物模型及体外细胞实验中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JAK2/S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