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调控及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4.5小时内符合rt-PA静脉溶栓条件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三组,A组(30例)给予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或溶栓前加用依达拉奉并辅予常规治疗,B组(30例)给予单纯rt-PA溶栓治疗辅予常规治疗,C组(30例)为不溶栓的对照组,按照脑梗死诊疗常规给予A、B组一样的溶栓以外的常规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治疗前、第10天及90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测定治疗前、第3天、第7天、第10天共4次血清MMP-9含量,根据第24小时头颅CT、CTA或者MRA及第10天再次复查头颅CT结果判断并记录患者有无出血转化及血管再通情况。  结果:  1.NIHSS、mRS评分:开始治疗前三组 NIHSS、mR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0天后A、B两组的NIHSS、mRS评分较C组明显下降,P<0.05,且A组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B组(p=0.045;p=0.038),随访90天后A、B两组的NIHSS、mRS评分较C组明显下降P<0.05,同时A组的评分仍优于B组(p=0.132;p=0.048)。2.血管再通:A组血管再通21例,占70%,显著大于B组血管再通13例,占43.3%,p=0.034,均优于未溶栓的C组,几乎无血管再通。  3.疗效评价:A组基本治愈的例数为22例(治愈率73.3%),大于B组的13例(治愈率43.3%),并远远大于C组的4例(治愈率13.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功能结局良好的A组达到96.6%,B组90.0%,均大于C组的43.3%。  4.出血性转化:A组出血转化4例(其中HI1型2例,HI2型1例,PH2型1例),较B组出血转化共11例(其中HI1型4例,HI2型2例,PH1型3例,PH2型2例)明显减少;与未溶栓C组6例(其中HI1型3例,HI2型1例,PH1型1例)基本相当;  5.血清MMP-9含量:三组在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治疗3天时三组均有上升,7天时三组血清MMP-9值有明显升高达到峰值,10天时三组数值仍较高,但较7天时有逐渐回落趋势,A、B上升幅度大于C组,A组低于B组。各组出血性转化患者在治疗前、3天、7天、10天的血清MMP-9含量均明显高于无出血转化组。  结论:  rt-PA溶栓同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降低血清MMP-9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出血性转化,提高治愈率,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耳蜗外侧壁微血管活体研究方法的建立与评价目的:改进活体耳蜗微循环观测方法,建立更适合耳蜗外侧壁微循环观察的方法并加以验证。方法:采用豚鼠耳蜗第三转外侧壁开
癌痛是临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困扰着患者,是破坏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骨癌痛是癌症转移患者最常见的疼痛类型,约2/3骨转移患者会经历中重度疼痛。临床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移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
本文主要从以下二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