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科普一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科普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蕴含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普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但是,科普的效果如何,如何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相对薄弱,一直缺乏系统和定量的研究和分析,没有权威的评价体系。要促进科普事业健康发展,必须首先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实用的科普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统计调查制度及工作体系,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科普事业的发展状况,才可为宏观管理及决策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本文以科普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为基础,结合科普效果评价的发展阶段、发展层次,深入分析了其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其与其它评价体系的关系,进而阐述我国科普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关于科普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遵循评价指标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一般步骤,经理论阐述和分析研究,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初步设计出以科普效果综合指数为目标层,以科普投入、科普社会环境、科普活动效果、科普综合产出效果4个子系统为控制层,共计18个指标组成的科普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应用所建立的科普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河北省2008年11个设区市的科普效果和2004至2008年河北省平均科普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科普效果综合指数以及子系统的相关指数,并得到河北省各地区科普效果发展不平衡,全省科普效果发展趋势良好及其它相关结论。最后对河北省如何提高科普效果、促进科普事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