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刻意曲解现象进行了定性分析。刻意曲解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是人们日常交际普遍发生的语言现象。刻意曲解不同于误解,它是交际双方在会话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的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便达到某种交际效果。国外许多学者从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心理学等角度对歧义和误解进行了分析。Thomas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一书中把误解分为两个层次。Yus把误解定义为听话者无法从语用学的角度选择正确的解释。国内对刻意曲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日常交际、英语戏剧和中国相声中的刻意曲解现象进行研究。申智奇(2004)对日常会话中的刻意曲解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李若男(2006)分析了英语戏剧中的刻意曲解现象。王洒(2006)研究中国传统相声中的刻意曲解。本文通过运用当今语用学的热门话题,如言语交际理论、顺应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和面子论,从两个方面对政治领域中对话的刻意曲解现象进行分析。这两个方面包括运用刻意曲解的前提条件和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作者首先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触发刻意曲解的前提条件,即分别从说话者的角度和从听话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刻意曲解在交流中的动态特征,作者还探讨了使用该策略时所处的语境。其次作者针对政治领域中严肃认真等特点,分析了听话者进行刻意曲解的所产生的语用功能,如打破僵局,维持面子,保守秘密和避免尴尬等。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本研究做了总体的介绍。第二章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回顾了国内外与刻意曲解相关的文献。第三章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对语料进行收集。第四章详细探究了刻意曲解触发的前提条件以及刻意曲解在交际中产生的不同的语用作用。结论部分是对前五章的总结,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意义、不足以及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