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政策:在课程设置上,强制推行日语教学、修改教科书和宣传封建思想糟粕;在教学管理上,扶持汉奸进行严密的组织控制,残酷禁锢学生,扶持赴日留学势力;在校园管理上,祭拜忠魂碑,举办各种形式的日语比赛,查禁进步书刊,控制电台广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文化渗透与控制。日本在青岛学校的奴化教育,毒害学生思想,摧残教师身心,是对学校教育秩序的严重破坏。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青岛人民和爱国师生在崇德中学等日伪控制的学校,积极进行反奴化教育的抗争,在斗争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斗争方式:改编日本国歌,唱成孔子赞歌;秘密建立红色图书馆,举办私塾及各种抗日学校;成立各种抗日秘密组织;注重引导宣传,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这些斗争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日伪教育,推动抗战的发展;又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其新觉醒;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青岛人民,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共领导的青岛学校的反奴化教育是沦陷区反奴化教育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奴化教育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对成功的实践经验进行积极总结,并根据青岛地区的特点,在青岛学校反奴化斗争过程中运用了教育与抗战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统一战线相结合以及教育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等一系列成功经验,对推动青岛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青岛学校的奴化与反奴化、渗透与反渗透、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抗战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其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青岛人民的民族国家认同意识进一步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青岛人民坚守本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斗争中进一步提升;在斗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断传播和发展,一批党组织也随之建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岛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