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附908例临床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居恶性肿瘤第一位,其死亡率也仅次于肺癌占癌症的第二位。近年来尽管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稍有下降趋势,死亡率却保持居高不下,仍为目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公认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扩散最主要方式,是影响胃癌手术疗效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而早期治疗胃癌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有显著提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近几年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和操作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早期胃癌检出率亦有所提高。有关早期胃癌的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胃癌治疗正在向着提高安全性、根治性并大力缩小手术、减小创伤的方向发展,在保证生存率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做合理范围的淋巴结清扫,从而使早期胃癌的外科治疗更加合理化、规范化。本文通过探讨不同生物学行为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从而指早期导胃癌内镜下治疗或者腹腔镜下手术及手术治疗时的目的性清扫,为合理手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外科1969.1-2013.12期间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9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病例标准为1.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2.术前检查及术后病理等相关临床资料完整;3.所有手术病人均采用胃癌根治术行手术切除。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及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假设检验设定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外科1969.1-2013.12期间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9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病例中患者的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82岁,其中位年龄57.54±10.71岁,其中男性患者619例,年龄区间为19-82岁,其中位年龄为58.21±10.64岁;女性患者289例,年龄区间为24-76岁,其中位年龄为55.03±10.59岁。男女患者比例为2.14:1。其中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的有401例,位于胃体部的有121例,位于胃窦部的有344例,其他32例(包括多部位及全胃癌)。1早期胃癌总的转移率本组90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103例,总的转移率为11.34%。各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3组(38.83%)淋巴结,第6组(29.91%),第7组(28.16%),第4组(22.33%),第8组(11.65%),第1组(11.65%),第5组(6.80%),第2组(4.85%),第9组(4.85%),第11组(2.91%),第12组(0.97%),第10组(0.97%),第14组(0.97%),第16组(0.97%)。经多组间χ2检验,χ2=170.693,P=0.000,P<0.05,提示第1组到第14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15、16组淋巴结转移率最低。2不同性别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男性早期胃癌患者619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68.17%,术后病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67例,转移率为10.82%;女性早期胃癌患者289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31.82%,术后病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6例,转移率为12.46%;经组间χ2检验,χ2=0.522,P=0.470,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3不同年龄段胃癌淋巴结转移率(≤60岁组及<60岁组)60岁以上早期胃癌患者562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61.89%,术后病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58例,转移率10.32%;60岁以下早期胃癌患者346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38.11%,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45例,转移率13.01%。经组间χ2检验,χ2=1.536,P=0.215,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4不同肿瘤大小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2cm的早期胃癌患者215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23.68%,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14例,转移率6.51%;肿瘤最大直径≥2cm的早期胃癌患者693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76.32%,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89例,转移率12.84%;经组间χ2检验,χ2=6.540,P=0.011,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较大的淋巴结转移率高,直径较小的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低。5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转移率贲门胃底的早期胃癌患者401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44.16%,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48例,转移率15.71%。胃体的早期胃癌患者121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13.33%,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15例,转移率14.88%。胃窦部早期胃癌患者344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37.89%,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41例,转移率16.86%。多部位早期胃癌患者32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3.52%,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4例,转移率12.50%。经组间χ2检验,χ2=0.618,P=0.892,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6大体分型不同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I型(隆起型)早期胃癌患者114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12.56%,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11例,转移率9.65%;II型(浅表型)早期胃癌患者478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52.64%,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42例,转移率8.79%;III型(凹陷型)早期胃癌患者316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34.80%,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50例,转移率15.82%。经组间χ2检验,χ2=9.737,P=0.008,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不同分型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差异,但并无明显规律,凹陷型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高。7组织学分型不同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化程度好的早期胃癌患者702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77.31%,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42例,转移率5.98%;分化程度差的早期胃癌患者206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22.69%,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61例,转移率29.61%;经组间χ2检验,χ2=88.418,P=0.000,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化程度差的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较分化程度好的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8不同浸润深度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浸润深度局限于粘膜内层的早期癌患者457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50.33%,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27例,转移率5.91%;浸润深度达粘膜下层的早期癌患者451例,占早期胃癌患者总数的49.67%,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76例,转移率16.85%。经组间χ2检验,χ2=27.030,P=0.000,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粘膜下层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粘膜内层早期胃癌患者。9淋巴结转移变量的多因素分析经卡方检验分析肿瘤大小、组织分型、浸润深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1.肿瘤大小回归系数为-0.596,P=0.015,P<0.05,有统计学意义。2.浸润深度回归系数为-1.233,P=0,P<0.05,有统计学意义。3.组织分型回归系数为0.608,P=0.006,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淋巴结转移影响度由大到小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且浸润深度越深、肿瘤越大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越高,淋巴结转移率越低。结论:1早期胃癌患者总的淋巴结转移率11.34%。2男性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0.82%,女性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2.46%,不同性别之间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但有女性高于男性的趋势。3≥60岁组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32%,<60岁组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3.01%,<60岁组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稍高于≥60岁组的早期胃癌患者,但不同年龄段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差异不明显。4位于贲门胃底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5.71%,胃体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4.88%,胃窦部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6.86%,不同部位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差异,其趋势由高到低为胃窦、贲门、胃体。5肿瘤直径<2cm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6.51%,≥2cm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12.84%,直径≥2cm组的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2cm组。6大体分型I型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65%,II型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79%,III型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82%,III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较I、II型明显升高。7分化较差的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29.61%),明显高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5.98%)。8浸润深度局限于粘膜内层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91%),明显低于浸润深度达粘膜下层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16.85%)。9早期胃癌各分组淋巴结转移率的分析提示第3组、第6组、第7组、第4组淋巴结有较高的转移率,术中应严格清扫,同时警惕远处淋巴结转移。
其他文献
航天器结构设计需求趋于轻型化,大挠性空间桁架结构的应用日趋广泛,由于其具有低阻尼、大柔性等特性,在轨运行时容易产生大幅度的振荡,从而影响航天器的正常工作.为抑制传感器/作
蛋白激酶PIM是丝/苏氨酸激酶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PIM1、PIM2、PIM3三个成员,该家族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功能相近,但其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PIM基因发挥多方面的生
<正>药物流是指医药商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仓储,运输、包装、装卸、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与相关增值服务的有机结合。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致死率极高的恶性皮肤癌,在中国人群中,虽然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在所有皮肤癌中只有约4%,而致死率却占皮肤癌的80%。肿瘤转移是恶性黑色素瘤高致死率的重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方式治疗持续宫腔胚胎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持续宫腔胚胎残留患者中选取100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
<正>聚醚醚酮(PEEK)是由帝国化学(ICI)公司在1977年首先开发成功,1982年正式以VICTREX?PEEK销售,1993年VICTREX(威格斯)收购ICI生产工厂成为独立公司。威格斯拥有市场上最广
文章借助于FAO渔业统计数据库,从供给总量、国别分布、生产方式以及品种结构等方面对亚洲虾产品的生产现状及变迁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虾产品市场
针对广东省雷州市杂草稻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影响雷州稻米产量和品质的情况,应用深圳兴旺生物的洁田技术,在2016年晚稻上进行了杂草稻防控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洁田技术对杂
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重要的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诗人、美食家和书画家。他以丰富的人生经历、丰硕的文学作品、典范的文学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为特色,在中国现当代作家群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本论文以梳理汪曾祺主要的人生经历、探究汪曾祺多样的文学身份为前提开展拓展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文本细读和群文阅读教学为方法,重新解读教材中的汪氏选文,并在多文本和多作家的比较阅读中准确定位汪曾祺的教学价值,以促进学生
目的探讨MTA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上皮间质化(EMT)过程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方法建立MTA1敲降的食管癌细胞系LV3-shMTA1-KYSE410及MTA1过表达食管癌细胞系LV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