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个深刻、敏感且富争议性的话题。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敌对势力一直把“人权”问题作为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一个战略武器,人权问题成为中国外交斗争的一个焦点。本文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围绕人权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本文称之为中国的国际人权政策,重点是九十年代以来该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本文写作目的在于理清政策的发展历程,深化对政策的认识以便于对其未来的发展形成预测。 保护人权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内外政策中的一贯内容。中国一贯在国际上积极支持人权活动,早先对人权的支持是以支持民族自决权、国家独立的形式出现的,而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国际人权机制,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倡导发展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政策内容得到拓展。对此,论文第一章做了概要介绍。 作为本文的重点,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该政策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1989-1991年政策以“强调主权原则,反对干涉内政”为核心;1991-1996年中国丰富了人权观念,政策得到了完善;1996年以后中国深化人权认识,政策继续发展,并且在多、双边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此外,中国九十年代围绕人权的国际交往中还包括其他一些基本内容。论文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探讨了政策演变的原因,即把该政策与九十年代以前的政策相比照,分别从政策的连续性继承和变化性发展这两方面剖析原因。 最后,本文提出,由于中国的国际人权政策在国际上深入人心,国内人权实践不断完善,中国有足够的力量和信心继续取得“人权斗争”的胜利。但是这一政策在21世纪还面临挑战。中国需要形成中国自己的人权理论体系,在对外交往中继续完善其人权政策以及实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