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国际人权政策及其演变

来源 :外交学院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redm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个深刻、敏感且富争议性的话题。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敌对势力一直把“人权”问题作为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一个战略武器,人权问题成为中国外交斗争的一个焦点。本文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围绕人权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本文称之为中国的国际人权政策,重点是九十年代以来该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本文写作目的在于理清政策的发展历程,深化对政策的认识以便于对其未来的发展形成预测。 保护人权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内外政策中的一贯内容。中国一贯在国际上积极支持人权活动,早先对人权的支持是以支持民族自决权、国家独立的形式出现的,而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国际人权机制,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倡导发展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政策内容得到拓展。对此,论文第一章做了概要介绍。 作为本文的重点,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该政策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1989-1991年政策以“强调主权原则,反对干涉内政”为核心;1991-1996年中国丰富了人权观念,政策得到了完善;1996年以后中国深化人权认识,政策继续发展,并且在多、双边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此外,中国九十年代围绕人权的国际交往中还包括其他一些基本内容。论文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探讨了政策演变的原因,即把该政策与九十年代以前的政策相比照,分别从政策的连续性继承和变化性发展这两方面剖析原因。 最后,本文提出,由于中国的国际人权政策在国际上深入人心,国内人权实践不断完善,中国有足够的力量和信心继续取得“人权斗争”的胜利。但是这一政策在21世纪还面临挑战。中国需要形成中国自己的人权理论体系,在对外交往中继续完善其人权政策以及实施的策略。
其他文献
今年5月30日是中埃建交60周年。1956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当时的埃及共和国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首个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开启了中国与阿拉伯世
期刊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隔网对抗三小球为线索,对比分析小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不同运动模式、运动项目及性别间的差异;同时探究了小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旨在为促进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是关系到企业竞争成败的两大核心技术,各制造企业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来
不规则的骨损伤、不稳定骨折、因骨质疏松而引发的骨折修复与重建一直都是现代骨科学领域的难题。本论文针对目前钙磷类无机骨水泥在体内抗溃散性差、不具备粘结性能等关键科
为追求文本的客观化效果,福楼拜一改传统小说家所恪守的全聚焦叙述模式,而在《包法利夫人》中运用内聚焦和外聚焦相结合的叙述模式。语言上,大量而成功地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将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政务信息资源的发现与利用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为了减少资源重复采集、多方建设,实现政府间业务高效协同
学校校本教研水平提升的瓶颈在于校本教研工作没有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教师的自觉学习与主动培训的行为被忽视,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找提升校本教
文章利用2001—2015年我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战略下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医疗、道路、通讯、科技在推动我国
在现代农村建设事业中,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必须加强质量和安全控制。本文对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我国水利工程灌溉的
雾霾对气候、自然环境、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本文以1961—2013年全国2500个气象站的逐日雾霾、降水和风速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雾霾灾害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