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钛合金因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几年开发的高强韧TC27(Ti5Al4Mo6V2Nb1Fe)钛合金,由于强度高和韧性好,被广泛应用于轴、框架等主承力结构件,但这种材料属于难加工材料且耐磨性不足,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为了提高TC27材料的耐磨性能、抗疲劳性能等综合性能,本文提出在冷滚压(Surface cold rolling processing,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合金因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几年开发的高强韧TC27(Ti5Al4Mo6V2Nb1Fe)钛合金,由于强度高和韧性好,被广泛应用于轴、框架等主承力结构件,但这种材料属于难加工材料且耐磨性不足,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为了提高TC27材料的耐磨性能、抗疲劳性能等综合性能,本文提出在冷滚压(Surface cold rolling processing,SCRP)和超声滚压(Ultrasonic surface rolling processing,USRP)强化技术中引入直流高频脉冲电流,形成脉冲电流辅助冷滚压(Electropulsing-assisted surface cold rolling processing,EP-SCRP)和脉冲电流辅助超声滚压(Electropulsing-assisted ultrasonic surface rolling processing,EP-USRP)复合强化技术,对TC27材料进行表面复合强化,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能和疲劳性能。(1)依据缩小脉冲电流的闭合回路范围以保证安全性和避免电流热效应对车床加工精度产生影响的原则,设计和改造试验用车床、支撑装置、脉冲电源系统和超声滚压系统,确定脉冲电源、滚压设备和夹持装置的参数和类型,搭建EP-SCRP试验平台和EP-USRP试验平台。确定SCRP和USRP的试验方案,优化工艺参数,并在其基础上确定EP-SCRP和EP-USRP的试验方案,对TC27材料进行EP-SCRP和EP-USRP表面复合强化。(2)开展SCRP、USRP、EP-SCRP和EP-USRP四种工艺在TC27表层形成的塑性变形层的微观组织和强化机理研究。通过对强化后材料各表层微观组织的分析发现,各强化工艺均产生了剧烈塑性变形表层,表层中的α相受到挤压,从球状变成扁球状。相对来讲,脉冲电流引入后形成的EP-SCRP和EP-USRP的塑性变形层厚度比原工艺更大,塑性变形更加剧烈,尤其是EP-USRP使材料表层出现纳米化,纳米晶粒尺寸为30 nm,且纳米层厚度达到300 nm。SCRP和USRP的晶粒细化机理主要是机械孪生分割机制,EP-SCRP和EP-USRP的晶粒细化机理主要是位错增殖分割机制。脉冲电流的引入使晶粒细化机制发生转变。(3)开展SCRP、USRP、EP-SCRP和EP-USRP四种强化工艺的不同工艺参数对TC27材料表面粗糙度、硬度和残余压应力等表层性能影响的研究。SCRP提高了TC27材料的表层性能,引入脉冲电流后的EP-SCRP比SCRP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表层性能;USRP比以上两种工艺更能提高材料表层性能,脉冲电流引入后形成的EP-USRP使表层性能更进一步提高。各强化工艺使材料表面均出现镜面化,并形成加工硬化层,在硬化层中产生残余压应力;引入脉冲电流后更增大了表层塑性变形层和加工硬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表层性能。(4)开展SCRP、USRP、EP-SCRP和EP-USRP四种表面强化工艺对TC27材料强化后的微动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影响的研究。在干摩擦条件下,各强化工艺处理后材料的摩擦系数都出现了下降,磨损率按照SCRP、EP-SCRP、USRP和EP-USRP的顺序依次降低,各强化工艺处理后材料的耐磨性按照此顺序依次提高。在润滑条件下,各强化试样的磨损率也出现降低,但是降低幅度不大。各强化工艺的干摩擦磨损机理较为多样,主要是粘结磨损、脱落、沟壑和氧化磨损,偶尔也出现磨粒磨损。润滑条件下的磨损机理单一,为磨粒磨损。(5)开展USRP和EP-USRP强化对TC27材料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及其断裂机理影响的研究。未强化处理材料、USRP和EP-USRP处理材料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119 MPa、1135 MPa和1167 MPa,EP-USRP能更大程度地提高TC27的抗拉强度。EP-USRP提高了TC27材料的高周期疲劳性能,10~7次循环的循环应力值为650 MPa,而USRP和未滚压试样的相应的应力值依次为620 MPa和600 MPa。断口形貌显示两种工艺处理后裂纹萌生位置都向材料次表层迁移。材料表层性能的改善使裂纹源向材料次表层移动,疲劳辉纹出现在疲劳裂纹稳定扩展区域。尤其是EP-USRP工艺在材料表层产生了纳米层,抑制了通过穿晶断裂传播的疲劳辉纹的扩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高周期疲劳性能。
其他文献
有机太阳电池(OSCs)由于具有效率高、质量轻、柔性可弯曲、适应大规模卷对卷生产等优势而受到各界的关注。从发展初期的富勒烯受体如PCBM到近年的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促使OSCs器件效率得到了巨大的飞跃。目前,报道的最高效率已经超过了18%。在OSCs发展过程中,聚合物给体材料作为活性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常见的聚合物给体大多采用给电子单元(D)结合吸电子单元(A)的D-A结构,
汽车复杂系统中不同的材料属性、结构尺寸和形状会对环境载荷产生不同的热响应,从而使得汽车内外热环境呈现出显著的动态非均匀特性。一方面,在汽车短时间运行过程中,非均匀分布的太阳辐射和温度等环境载荷以及不规则运动的通风系统气流共同施加在汽车乘坐空间,乘员舱热环境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高度的差异性,由此引发不同位置乘员之间以及乘员身体不同部位之间皮肤温度响应和热舒适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长时间的服役过程中
汽轮机、风机、压缩机等大型旋转机械转轴需要采用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支承,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直接决定旋转机械能否可靠、安全、连续地运行。旋转机械的轴承-转子系统在高速、重载的工作环境下会产生结构振动,从而影响整机的工作性能。在各类滑动轴承中,可倾瓦轴承较常规固定瓦轴承更具优势,但其传统结构存在高复杂度、高成本、易磨损等缺点。本文以一种轴瓦浮动、具有双层油膜结构及可倾瓦特征的自生静压油膜轴承为研究
碳化钨(WC)具有高硬度和耐腐蚀等优点,但其缺点是断裂韧性较低。而添加了钴(Co)等金属粘结剂之后的WC复合材料则可以在硬度和断裂韧性上取得平衡,被广泛应用于切削刀具、矿用工具和耐磨零部件等领域。然而,金属粘结剂的加入也引起了耐腐蚀性和高温断裂韧性的降低。因此,无粘结相WC材料的研究逐渐得到开展。对此情况,一般首先借鉴传统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方式,选择其它陶瓷相颗粒或者纤维以及高弹性模量碳纳米材料
铝合金以其优异的高比强度、良好的导热性能和低廉的成本,一直是散热部件的主要制造材料。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讯系统及其设备向着高度集成化、高功率化及轻量化等方向发展,无线通讯信号的频率也随之增加,这对通讯系统及其设备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通讯基站的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的密封壳体一直采用压铸铝合金制造,但以ADC12为代表的商用铸造铝合金导热
华南建筑学人自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创作了一批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建筑精品,并结合建筑创作实践自觉探索岭南建筑创作理论,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建筑创作思想。他们探索了一条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创作之路,还积极推进了华南建筑文化与外界的交流与传播,也影响了现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实践。对这一时期华南建筑学人建筑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归纳总结、对其建筑创作思想的提炼,也有利于丰富、深化
由于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生物质为底物经微生物转化为生物燃料及高附加值产品以其经济、环保及可再生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木质纤维素储量特别丰富,若水解不完全,可获得发酵性的纤维二糖、葡萄糖和木糖;若完全水解则获得葡萄糖和木糖(质量比约为2:1)。绿色生物制造的经济性取决于生物催化剂能否高效共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生的纤维二糖、葡萄糖和木糖。实验室自主筛选的嗜热厌氧杆菌(T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空间探索、资源勘探、医疗诊断、辐射监控以及安全检查等领域的需求急剧增长,闪烁材料在这些领域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中闪烁晶体性能最为优异,但其面临成本高昂、工艺复杂、加工苛刻以及难以制备高分辨率闪烁光纤阵列等现实情况,因而开发性能优异、成本可控、加工简单的新型闪烁材料愈发受到科研工作者地重视。闪烁玻璃因其工艺简单、组分可调、成本可控且可制备柔性光纤及高分辨闪烁光纤阵列等诸多优势
AlGaN基LED芯片是新一代固态光源,具有节能、寿命长、用途广泛、波长从深紫外到蓝光波段连续可调等优势,可用于医疗消毒、工业固化、植物生长、显示照明等各个领域,而这些新型应用场景对LED外量子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量子效率等于内量子效率乘以光萃取效率。内量子效率与材料晶体质量有关,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而光萃取效率是指射出芯片的光在光源总功率中的占比。因此,提高光萃取效率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
第二次量子革命已经蓄势待发,目前学者们对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这两大领域研究如火如荼.而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重要前提是准确获得量子系统内部参数以达到后续对量子系统进行控制的目的.量子参数估计正是一套关于量子系统中物理量的测量和推断的理论,其核心课题是利用测量数据获得未知物理量的高精度估计值,其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量子陀螺仪、量子频标、引力波探测、原子钟、量子成像以及量子雷达等领域.量子参数估计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