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V3 Cap蛋白序列分析及其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jx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rius Type 3,PCV3)是一种新型猪病毒。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PCVs无囊膜,具有唯一的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ap)。PCV2 Cap与病毒免疫原性和致病性等密切相关,提示PCV3 Cap在病毒入侵和致病性中亦应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对PCV3 Cap等ORFs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尚未被诠释。本文主要研究PCV3 Cap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PCV3 Cap等编码蛋白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影响,并探明PCV3 Cap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信号通路。1.PCV3 Cap蛋白序列生物信息学研究本研究收集并检测来自湖南地区猪流产胎儿组织样本(2015-2017年,310份)PCV3基因,将所获阳性序列和Gen Bank中121株PCV3代表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预测PCV3 Cap抗原表位及其突变等情况。结果表明,湖南省12个地区流产胎儿样品的PCV3阳性率为1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7.5%(5/66),2016年9.2%(10/109),2017年11.85%(16/135]。序列分析表明,流产胎儿的PCV3 Cap与代表性PCV3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60%~100%,且Cap序列出现A184S突变。所获阳性毒株和PCV3代表毒株Cap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Cap序列同源性为90.02%-100%,PCV3 Cap预测的8个B细胞和10个T细胞表位中均存在序列突变,其中B细胞抗原表位E(109~146 aa)和T细胞抗原表位D(72~81 aa)存在的突变位点数最多。研究发现52株属于PCV3a,18株属于PCV3b,50株属于PCV3c。PCV3 Cap在NLS区域内有6处突变(R11K、R12K、H26M、R27K、V31A和R34K);PCV3b(17/20,85%)和PCV3a(19/26,73%)中Cap氨基酸出现突变的几率较高。而从临床表现有繁殖障碍和流产胎儿的样品中检测出的PCV3序列均存在S77T和I150L突变位点;从伴有发热、肺炎的仔猪以及肺匀浆样本检测出的PCV3序列中均有R10K突变位点,这些特定的突变位点与临床症状的关系需后续深入研究。2.PCV3 Cap蛋白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死亡为了确定PCV3 Cap等ORFs蛋白对细胞增殖影响,分别构建重组PCV3 Cap等ORFs蛋白的p CI-neo真核表达载体,转染PK-15和Vero表达重组PCV3 ORFs蛋白,研究其表达特性及效率、亚细胞定位,研究PCV3 Cap等ORFs蛋白对细胞的增殖影响,并明确核定位信号对PCV3 Cap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发现PCV3 Cap等ORFs蛋白在转染24 h后,可在PK-15和Vero细胞中表达,48h时表达量增加。其中,PCV3 Cap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均低于PCV2 Cap,PCV3 Cap蛋白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要高于P K-15细胞。48h时,PCV3 Cap与PCV2 Cap相似,均可引起PK-15细胞形态改变和死亡;同时发现PCV3 Cap可以抑制细胞活力(仅对PK-15);x CELLigence-RTCA系统实时监测发现PCV3 Cap可抑制PK-15细胞增殖并且具有细胞毒性。进一步研究发现PCV3 NLS缺失在PK-15细胞中表达量高于全长的PCV3 Cap,但与细胞增殖和活力抑制无关。与ORF3多分布于细胞质不同,Rep蛋白在转染后48h时,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分布。MTT结果显示,转染PCV3 Rep和ORF3后PK-15细胞活力也相应下降。3.PCV3 Cap诱导PK-15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为了确定PCV3 Ca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通过Hoechst33527染色观察PCV3Cap转染后的细胞核变化,采用Annexin-V/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PCV3 Cap重组蛋白转染后细胞(PK-15和Vero)的凋亡,并对PCV3 Cap引起凋亡的调节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CV3 Cap、PCV3 Rep和PCV3 ORF3转染后48h都出现了核碎裂、核溶解的现象,同时还有凋亡小体出现。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凋亡检测发现PCV3 Cap和PCV2 Cap相似,均可以引起PK-15细胞凋亡。采用了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处理PK-15细胞,然后转染PCV3 Cap进行凋亡检测。结果发现,PCV3 Cap引起的细胞凋亡是通过线粒体依赖的caspase-9激活来实现的。同时研究发现,PCV3 Cap诱导PK-15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与PCV2 Cap相似。本研究结果将为诠释PCV3 Cap等编码蛋白的功能、以及深入揭示PCV3 Cap与PCV3致病机制关系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为解决湖南稻作烟区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壤物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下降、耕作层变浅,导致土壤质量衰退的问题,开展粉垄深耕在烟稻轮作中的适宜耕作深度研究,探讨粉垄深耕不同深度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为探寻湖南稻作烟区更为适宜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深度提供科学参考。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土壤物理性状方面,粉垄深耕30cm和40cm处理较常规耕作在0-40cm土层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
为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B)是否有缓解高棉菜粕饲料给草鱼幼鱼带来的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开展两个实验。实验一:设置基础日粮组(S1)、高棉菜粕日粮组(S2)以及在高棉菜粕日粮组中添加500(S3)、1000(S4)、1500 mg/kg TB(S5)共5个处理组,每个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草鱼(9.59±0.01)g,养殖实验于水库网箱(2×2×2m)中进行,持续10周,研究
南瓜属(Cucurbita Linn.)是一个大族群,原产于美洲,栽培历史悠久,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作物。南瓜产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除了受品种特性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土壤、气候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其中肥料的影响最大,如何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和氮、磷、钾比例,提高南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肥料的施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就如何实现最佳施肥方式以提高南瓜产量,以及不同氮磷钾适宜的施肥量进行了探讨,旨
黑熊俗称黑瞎子,身体粗壮,是食肉目熊科熊属的哺乳野生动物,黑熊的保护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开展了黑熊的护养和繁育,保护了39头成年黑熊未出现伤亡,并繁育了5头黑熊幼仔,为黑熊的科学保护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研究了黑熊的笼舍设计及管理、饲养安全的操作规程、饲养人员管理规范;饲养管理过程中的营养配方优化、黑熊的日常行为研究;繁育规律研究;黑熊救护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疾病防控及临床病例研究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立交桥垂直绿化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长沙市一直在积极开展城市绿荫行动,特别是在立交桥的垂直绿化方面提出了提质改造的方针。本研究对长沙市立交桥垂直绿化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共调查了18座立交桥。通过利用调研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对植物的种类和组成、植物应用与栽培模式、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服务功能、养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另外,在归纳研究相关理论的
本文通过不同品种双季稻稻鱼、稻鳅、稻鸭模式对水稻产量因素、土壤养分及田间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取双季稻种植制度,设置“单一种稻”(CK)、“稻田养鱼”(RF)、“稻田养泥鳅”(RL)、“稻田养鸭”(RD)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两季进行大区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早晚稻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各有两个峰。早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最高
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通过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间的相关性模型,定量地描述两者的关系,以预测新化合物的各种活性,为分子设计提供指导。选择合适的特征选择方法和统计模型有助于提高QSAR模型预测精度,增强其可解释性。单变量过滤法利用相关性统计量对特征排序,未考虑特征间冗余;多变量过滤法如常用
油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油料作物之一,因收获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油菜籽含水率较高,容易因高温、酸化、霉菌等原因产生变质。因此,人工烘干是一个重要的收获后处理过程,通过降低农产品的水分活度使其一段时间内不会变质,以此减少损失。近十年来,中国油菜生产总量、种植面积、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传统油菜作物管理机械化水平低,成本高、劳动密集、效率低。因此,对油菜籽及时进行机械化烘干是使其长时间保持最佳状态的关
选用16头45kg左右的宁乡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其中,处理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2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2%甜菜碱。试验期81天。探讨在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育肥期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在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育肥期宁乡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2)胴体性能:在日粮中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了育肥期宁
自发荧光是生物体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等结构在吸收特定波长激发光时所反射出的光。植物叶绿体、大型子实体类真菌及各种真菌微生物均有自发荧光现象,且其自发荧光强度随生物体种类、器官结构、组织成分、发育阶段等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外源条件如金属离子、高温、激发光强度也会对自发荧光强度产生影响。相比于植物体,因真菌类微生物繁殖较快,外源条件可快速获取效果,目前自发荧光现象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真菌类微生物。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