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拳击击打技术是全身复合性多关节运动,本研究立足于深入分析不同出拳技术击打发力过程中,下肢蹬伸专项力量的快速力量属性特征,探讨下肢快速蹬地发力对出拳速度及击打效果的影响。研发以提高下肢及躯干专项力量的辅助训练器械,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训练监控系统软件,以期为训练实践服务。在专项力量转化期,以拳击下肢专项快速力量特征为理论基础,选取适宜的训练方法,利用所研制的器械及监控系统,与进行常规专项力量训练的对照组进行8周对比实验研究,验证所研发器械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在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16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为测试和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两块三维测力台(Kistler,Switzerland)与高速红外摄像系统(Vicon,UK)同步,以中国功夫测试工程人为固定击打目标,采集运动员以前手直拳、后手直拳,后手勾拳,后手摆拳击打工程人下肢蹬地快速发力动力学及相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出拳速度,击打效果等指标。研究不同击打技术前、后脚蹬地发力快速力量属性特征,以及前、后脚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击打效果的影响。探索性研究法:研发应用于拳击下肢专项力量训练的辅助训练器械和与之配套使用的监控系统软件。实证研究法:在运动员专项力量转化期,安排8周力量训练对比试验。对照组安排常规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实验组采用自主研发的拳击专项力量训练系统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比较分析训练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手直拳下肢快速来力量参数、后手直拳蹬转功率和适宜负荷强度、出拳速度和击打效果变化;验证研发器械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及专项力量训练的效果。研究结果:1、拳击前手直拳击打,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前脚蹬地发力达到最大峰值的时间为0.084±0.018s、后脚为0.057±0.013s,双脚发力在50毫秒均达到较大的最大力量百分比。2、拳击后手直拳击打,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前脚蹬地发力达到最大峰值的时间为0.197±0.044s、后脚为0.133±0.031s,双脚发力在50毫秒均未达到较大的最大力量百分比。3、前手直拳前脚蹬地快速发力参数与出拳速度和击打效果均呈显著相关,曲线拟合及回归分析显示蹬地前脚最大力量峰值,快速力量指数与出拳速度和击打效果均呈直线关系(P<0.01)。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与出拳速度及击打效果呈曲线关系(P<0.01)。三种后手拳技术双脚的上述快速发力参数与出拳速度相关及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结果与前手直拳前脚研究结果相近。4、研发的拳击专项力量训练与监控系统通过了相关权威部门鉴定,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经试验验证该系统性能稳定,安全性高,测量精确。5、8周训练前后,实验组前手直拳下肢蹬地快速力量参数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拳速度与击打效果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后手直拳蹬转功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适宜负荷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蹬转功率增加率与击打效果和出拳速度的增长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实验组出拳速度与击打效果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拳击不同技术出拳击打下肢快速蹬地发力特征不同,前手直拳下肢快速发力特征为起动力量,后手直拳下肢快速发力爆发力特征明显。2、前手直拳前脚快速蹬地发力是影响出拳速度和击打效果的重要因素,后手拳技术双脚蹬地快速度发力是影响出拳速度重要因素3、拳击下肢快速蹬地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及击打效果的影响同肢体快速发力对自身动作速度的影响显示出趋于一致的规律。4、拳击专项力量训练与监控系统能够满足训练要求,实用性较强,可推广使用。5、采用最大功率法、起动力量训练相结合,利用拳击专项力量训练系统,在专项力量转化期,进行系统的专项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发展运动员下肢蹬地专项力量,进而促进出拳速度和击打效果的增长。该方法训练与常规专项力量训练相比,对于提高专项快速力量,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