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遭受到近代以来空前的劫难和绝大的损害。为保存珍贵的教育资源,绝大多数专科以上学校,向内地进行了大迁移,部分高校内迁至陕西,对陕西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前陕西的高等教育十分落后。仅有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一所高等学校,系国民政府于1932年在陕西武功筹办。抗战爆发后,在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内迁出现了三次高潮,形成了四个中心区,其中,以陕南、关中为中心的陕甘地区,成为第四个中心区。先后迁入陕西的高校达10所。这些高校的迁入,使得陕西的高等教育在动荡战局中获得飞跃式发展。战时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陕西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基础,战时陕西在全国所处地位的变化,国民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鼓励作用,以及陕西政府当局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与广大爱国师生的辛勤努力。而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则呈现出“突发式”繁荣,典型的战时教育特征及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战时高校内迁对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其现代化起步奠定了基础,且对陕西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陕西的高等教育以此为契机,繁荣发展起来。 历史假日本侵华,以动机和效果相悖的特殊形态,促进了中国西部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战时的高校内迁,有效地保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脉,在民族危亡关头,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在极广阔的时间、空间上进行了成功的大转移和大传播,同时又促进了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对当前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也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