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分配方式变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极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分配方式是一个经济问题,但也是一个借着经济形式而存在的复杂的社会伦理问题,分配方式的伦理特性主要表现为公平性和公正性。对分配方式伦理问题的历史考察和回顾是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分配方式伦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古代社会分配方式主要表现为绝对平均分配和按等级分配,前者提倡绝对的平均,反对分配不公;而后者则主张按权力、地位进行财产分配,反对平均分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用按资分配方式取代中国古代社会的分配方式,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按资分配方式的推行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性的自私、冷酷、贪婪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只有对中国古代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方式进行全面批判和反思,才能构建起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分配方式的伦理原则。当前,按劳分配方式、非按劳分配方式和垄断性行业分配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主要分配方式。这些分配方式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强势群体和弱势人群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深;第二,部分富人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贫困阶层的“仇富”心理日益严重;第三,不对称的分配方式导致人们对社会职业出现盲目定位,对一些垄断性行业的道德评价普遍偏低等。因此,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科学合理分配方式的伦理原则,改变和纠正现阶段不同分配方式所暴露出来的伦理问题是本文的重要任务之一。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应该包括以人为本、和谐适度,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公平正义等伦理原则。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订分配政策,采取有关分配方式时,应当倡导和体现以下几方面伦理导向:第一,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更加注重荣誉激励;第二,保障先富群体利益,强化富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加强社会关爱;第四,理顺行业分配关系,努力缓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