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鳢作为优质的经济鱼类,自然产量较低,目前人工养殖规模较小,人工饵料还很不成熟。本文对其消化系统形态组织学、消化酶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对不同饲料原料的消化率进行了研究,为鱼类消化生理及乌鳢人工饵料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大体解剖及光镜技术对乌鳢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乌鳢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前肠、幽门盲囊、中肠、后肠几部分组成。口咽腔大,上下颌具尖齿,有咽磨及骨质化长满刺的鳃耙,粘膜上皮为复层上皮,有少数杯状细胞,粘膜下层及肌肉层发达。食道很短,粘膜层为复层上皮,有大量杯状细胞,口咽腔及食道均未发现味蕾。胃膨大,呈D形,粘膜层有很多胃小凹,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在贲门部发现有极少数杯状细胞,粘膜层下有大量的胃腺细胞。肠短分三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肠长与体长之比为0.59±0.002。肠道由前向后杯状细胞不断增加,而粘膜皱褶数、高度和肌肉厚度却不断减小。消化腺为肝胰脏,胰脏分布于肝组织中,在肠系膜也有分布。 本实验采用Folin—酚法测定了乌鳢消化道胃、肠及幽门盲囊中的蛋白酶、脂肪酶活性,蛋白酶最适pH。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为:胃>肠>幽门盲囊。最适pH依次为2.2、8.2、7.8。脂肪酶的测定通过检测新鲜牛乳中脂肪的降解作用产生的脂肪酸含量变化来进行,结果表明,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为:肠>胃>幽门盲囊。 本文采用测定离体消化率的方法,对胃、肠、幽门盲囊中的酶粗液对四种不同饲料原料:鱼粉、豆粕、酱糟、藻粉的离体消化率测定,结果为在胃、肠、幽门盲囊中饲料的消化率均为:鱼粉>豆粕>酱糟>藻粉。乌鳢整个消化道对四种饲料的平均消化能力为:鱼粉>豆粕>酱糟>藻粉。因此,鱼粉获得较高的离体消化率,可望作为乌鳢饲料中最好饲料原料,豆粕和酱糟可以部分代替鱼粉,藻粉不宜作为乌鳢的饲料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