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防治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并发症及血瘀证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初诊成人ET和PV患者,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对照组PV患者确诊后给予放血治疗:300-400ml/次,1-2次/周,并口服羟基脲片2.0-3.0g/d,待Hct降至0.45后,将羟基脲片减量为0.5-1.0g/d维持治疗,治疗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口服;ET患者确诊后给予口服羟基脲片2.0-3.0g/d,待plt降至500×109/L后,将羟基脲片减量为0.5-1.0g/d维持治疗,同时40岁以下患者均给予干扰素α-2b300万iu肌注隔日治疗,以上治疗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口服,对于plt>1500×109/L的患者待plt数降至1500×109/L以下再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g(用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稀释)静脉滴注1次/日,14天为一疗程,每月1疗程,连续用药3-6个月。观察患者在治疗满3个月时的血粘度、血流动力学、D-二聚体、血栓发生情况(新血栓形成和原血栓加重)以及血瘀证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丹参川芎嗪的用药安全性。结果:选取治疗第3个月为时间点,对60例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及血瘀证证候、血栓事件(新发和进展)情况等进行评价比较。60例患者出现血栓栓塞新发或者进展的总例数为12例,总发生率在16.67%,治疗组患者有2例(6.67%)出现血栓事件,对照组患者出现血栓新发或进展者为8例(26.67%),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32<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瘀证候均得到了改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血瘀证候改善更为显著,统计学提示明显差异(P=0.029<0.05)。经3个月的治疗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相当,但组间不同疗效分布比例差异显著(P=0.038<0.05),治疗组中达到临床痊愈和显效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9<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粘度、血流动力学4项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切、低切以及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力)显著下降(P<0.05),然而对照组治疗后以上4项指标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相比,治疗后血粘度、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状况统计学差异显著。两组间评价血栓发生的指标(D-二聚体)相比,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在安全性方面,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有效减低ET和PV患者血栓进展和发生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血粘度、调节微循环以及改善血瘀证证候方面取得更好的二级预防的疗效,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