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海温和OLR资料以及江苏省气象台和世界气候研究项目组提供的台站降水和GPCP降水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主要结论如下:
(1)对55 a江淮流域梅雨季节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梅雨季节的开始和结束与200 hPa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稳定西风结束以及西太平洋副高(以下简称副高)的两次季节性北跳密切相关;梅雨季节开始和结束时间是两个最主要的特征量,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梅雨季节开始前后,南亚高压加强东伸,副高西伸北抬,夏季风气流由强减弱,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交绥;结束前后,南亚高压加强、西进和北抬,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减弱北撤,副高第二次北跳,夏季风气流由弱迅速增强,雨带推进至江淮流域以北地区。
(2)梅雨季节开始偏早年同期(以偏早年为例,下同),南亚高压偏强偏北,东、西亚地区的两支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北缩,东亚大槽较弱,从中南半岛一直到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暖池以及赤道附近的中东太平洋地区对流活跃,南海ITCZ偏强,印度西南季风爆发偏早,青藏高原附近出现正热力异常,海陆热力梯度明显,上述形势有利于副高北抬偏早;前期出现ENSO暖(冷)位相时有利于梅雨季节开始偏晚(早),就短期气候预测而言,前期冬季1、2月和春季3、4月Nino 4区海温异常能较好地预测梅雨季节开始早晚;ENSO暖(冷)位相年,“大陆桥”、菲律宾、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半岛附近对流减弱(加强),不(有)利于副高北跳和印度夏季风爆发,因而梅雨季节开始偏晚(早)。
(3)梅雨季节结束偏早年同期,南亚高压偏强偏北,东、西亚地区的两支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北缩,东北冷涡偏弱,中南半岛、南海、菲律宾及其以东的西太平洋暖池对流旺盛,南海ITCZ偏强,上述形势有利于副高北抬偏早;梅雨季节结束早晚的短期气候预测相比梅雨季节开始早晚的较困难,前兆信号主要集中于前期4~6月日界线及其以西的35。N附近中北太平洋的海温异常以及6月“大陆桥”、菲律宾和西太平洋暖池的对流活动异常;上述中北太平洋海温影响梅雨季节结束早晚的可能机制为:中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造成梅雨季节结束同期东北冷涡强度异常,同期东北冷涡强度异常影响了副高的强度和位置,从而影响梅雨季节结束的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