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程度快速上升,国民经济以GDP平均每年9.5%的增幅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但这种快速增长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发达国家工业化百年来分阶段出现、分阶段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仅短短20年的发展中便集中出现。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人类对环境干预最大的区域。随着城市用水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的粗放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加剧,导致了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对于水环境的影响是影响整个水环境质量的所有因素中比重最大的部分。经济与环境总体态势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求我国不仅是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而且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也要协调发展。因此,研究经济与工业废水污染状况及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环境保护差距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收集10年的面板数据,从空间差异角度出发,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及八大经济区的工业废水污染源及污染物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评价了重点城市和经济区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的公平性,并对工业废水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1)工业废水排放及污染物排放规律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COD和氨氮是重点城市工业废水污染研究的重点;(2)工业废水中污染物COD和氨氮排放的不公平性在不断扩大;八大经济区内部相对发展程度有快有慢,污染物排放差距也有不同特点;八大经济区间污染物COD排放的公平性较氨氮排放的公平性合理;采用新型广义行列式法来计算环境基尼系数相比曲线回归法和梯形面积法更为便捷。(3)工业废水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并非总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其关系仍然十分复杂,单一的经济指标和污染物指标难以涵盖污染物排放的所有特征。(4)影响工业废水污染的因素中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等因素也非常重要,说明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将有益于水质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