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致使其对农村的人口、经济、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地方的农村人口快速减少、农村经济日益萧条。农村土地的无序利用,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影响了乡村的景观和可持续发展。为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土地综合整治应运而生。四川省成都市冉义镇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区域,对其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研究可为其他地方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模式参考和经验借鉴。土地综合整治会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的变化势必会导致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本文基于遥感与GIS技术、野外验证,解译获得土地综合整治前(2012年)、土地综合整治后(2018年)冉义镇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应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模型、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研究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前后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与空间转移;应用Fragstats软件计算13个景观格局指数,以此揭示土地综合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并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农户调查数据,分别构建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和项目视角的效益评价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云模型法对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的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进行评价,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对基于项目视角的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进行评价。通过论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综合整治前后,冉义镇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区域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在各类地物的面积变化中,耕地占据主导地位,在研究期内耕地面积增加了66.51hm~2,且土地综合整治前后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均高于60%。建设用地的面积从土地综合整治前(2012年)的428.43 hm~2,减少到土地综合整治后(2018年)的284 hm~2,减小幅度为33.71%。而林地、水域、未利用地、道路、草地五大地类占地比重较小,在土地综合整治前(2012年)与土地综合整治后(2018年)两个时期内这五大地类所占面积的变化趋势均不相同。(2)对土地综合整治前后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冉义镇整体景观破碎度降低,各斑块的离散程度降低;各景观斑块类型之间优势度的差距逐渐减小;冉义镇各斑块类型分布越来越均匀,但随着景观类型和形状的复杂化,景观多样性增强。(3)基于农户视角的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的结果为“较好”;基于项目视角的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的结果也处于“较好”等级,其综合效益特征值为2.2935。通过评价发现,冉义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后的各项效益均未达到最优状态,相比于经济效益而言,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都还有待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今后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时,应该多考虑生态、景观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才能使各项效益得到更全面、更统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