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IMRT联合顺铂周疗对比3DCRT联合顺铂周疗治疗FIGOⅠb-Ⅲb期宫颈癌的急慢性毒性反应和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7例FIGOⅠb-Ⅲb期初治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IMRT组(39例)和3DCRT组(38例)。两组患者都接受全盆腔外照射,采用以膀胱充盈度为基础的ITV来勾画靶区,PTV剂量为45Gy/25F,盆腔阳性淋巴结推量至60Gy。全盆腔外照射后行后装治疗,A点剂量6Gy/次,总共24-30Gy。盆腔外照射开始的5周内予顺铂单药周疗,Ⅰ-Ⅱ期顺铂用量30mg/m2,Ⅲ期顺铂用量40mg/m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物理剂量学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盆腔危及器官急慢性毒性反应,Kaplan-Meier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局部控制率(LC)、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
结果:IMRT组和3DCRT组的Ⅰb期、Ⅱ期、Ⅲ期患者分别为7、29、3例和5、27、6例;IMRT组和3DCRT组PTVV45分别为1358.0±242.0cm3和1976.6±419.4cm3,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0)。按CTCAEV4.0标准,IMRT组和3DCRT组的3级及以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2.8%、7.7%、10.3%、0%vs21.1%、13.2%、10.5%、2.6%(p值分别为0.335、0.432、0.969、0.308),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急性胃肠道反应、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51.3%、10.3%、2.6%vs68.4%、15.8%、2.6%(p值分别为0.125、0.470、0.98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没有发生3-4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和4级急性胃肠道反应。按RTOG晚期放射损伤评分标准,IMRT组和3DCRT组1-3级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0%、5.1%vs10.5%、10.5%(p值分别为0.037、0.377),后者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没有发生4级慢性反应。随访至2019年3月,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IMRT组、3DCRT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32.5个月;两组3年OS、PFS、LC、LRFS、DMFS分别为80.9%、75.7%、89.2%、83.4%、80.3%vs94.2%、75.2%、94.7%、88.6%、85.1%(p值分别为0.409、0.466、0.431、0.535、0.204)。
结论:相比3DCRT技术,IMRT技术在不降低宫颈癌患者生存获益的情况下,明显降低患者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
方法:纳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7例FIGOⅠb-Ⅲb期初治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IMRT组(39例)和3DCRT组(38例)。两组患者都接受全盆腔外照射,采用以膀胱充盈度为基础的ITV来勾画靶区,PTV剂量为45Gy/25F,盆腔阳性淋巴结推量至60Gy。全盆腔外照射后行后装治疗,A点剂量6Gy/次,总共24-30Gy。盆腔外照射开始的5周内予顺铂单药周疗,Ⅰ-Ⅱ期顺铂用量30mg/m2,Ⅲ期顺铂用量40mg/m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物理剂量学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盆腔危及器官急慢性毒性反应,Kaplan-Meier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局部控制率(LC)、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
结果:IMRT组和3DCRT组的Ⅰb期、Ⅱ期、Ⅲ期患者分别为7、29、3例和5、27、6例;IMRT组和3DCRT组PTVV45分别为1358.0±242.0cm3和1976.6±419.4cm3,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0)。按CTCAEV4.0标准,IMRT组和3DCRT组的3级及以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2.8%、7.7%、10.3%、0%vs21.1%、13.2%、10.5%、2.6%(p值分别为0.335、0.432、0.969、0.308),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急性胃肠道反应、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51.3%、10.3%、2.6%vs68.4%、15.8%、2.6%(p值分别为0.125、0.470、0.98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没有发生3-4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和4级急性胃肠道反应。按RTOG晚期放射损伤评分标准,IMRT组和3DCRT组1-3级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0%、5.1%vs10.5%、10.5%(p值分别为0.037、0.377),后者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没有发生4级慢性反应。随访至2019年3月,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IMRT组、3DCRT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个月、32.5个月;两组3年OS、PFS、LC、LRFS、DMFS分别为80.9%、75.7%、89.2%、83.4%、80.3%vs94.2%、75.2%、94.7%、88.6%、85.1%(p值分别为0.409、0.466、0.431、0.535、0.204)。
结论:相比3DCRT技术,IMRT技术在不降低宫颈癌患者生存获益的情况下,明显降低患者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