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德育工作者。他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不仅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中奋勇前进,亦激励着时代新人在追逐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实践中乘风破浪。陈独秀德育思想的形成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德育工作者。他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不仅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中奋勇前进,亦激励着时代新人在追逐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实践中乘风破浪。陈独秀德育思想的形成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理论基础。一方面,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变迁催生着陈独秀德育思想;另一方面,传统儒家思想、近代中国德育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德育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着陈独秀德育思想。这两方面寄托于陈独秀德育思想之中,影响着陈独秀德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陈独秀德育思想有着完整的思想体系。包括以道德进化说、人性论、群己观三者构成的哲学基础;以培养独立人格的青年和实现伦理觉悟的青年搭建的德育目标;以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品行教育三方面组成的德育内容;以注重启发、立足实践、回归社会三方面为主的德育方法,四者共同构成了陈独秀德育思想体系。陈独秀德育思想对人的启蒙具有重要意义,体现着重新发现人的精神和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努力。虽然陈独秀德育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丰富的内容依然极具价值,能够为新时代德育工作提供宝贵经验,我们需要吸收陈独秀德育思想的精华之处,为当代德育工作指引方向。
其他文献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是,发展必须要科学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结我国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情况、新问题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最高统领,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一系列突出和棘手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后,面对着国内复杂的环境和国际多变的局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创造福祉作为首要任务。为树立起党员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尤为重要。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内容为当前习近平权力观的研究成果和意义,说明了研究习近平
古往今来,反贫困问题、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全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马克思贫困理论正是在看到这个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产生的。它深入地剖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提出的贫困内容,又在时代背景与历史背景中了解贫困、阐述贫困。所以,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制度中,创造性的创制了它。而通过梳理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与发展的贫困理论,它的科学指导特性能够对于当代社会
腰痛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腰部或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多从肾论治腰痛。游绍伟主任从医20余载,总结多年临证经验,结合古籍经典,基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理论,认为燥屎积聚肠腑,腰部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导致腰痛,并结合胃肠与腰椎的经络、解剖生理、神经调节的关系,运用“通腑法”治疗大肠积滞引起的腰痛疗效较好。本文主要总结游绍伟从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论断以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历史性定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党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运动规律以及我国社会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经过多年来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这一观点不断得到重申,有关教育目的的道德属性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教育目的的合道德性需要教育手段和过程的合道德性加以保障,在教育手段和过程中确保道德性,在遵纪守法的社会底线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有关坚定政治立场、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充分保障受教育者权利等方面的规范要求。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价值观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指引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新移民在原生地完成了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初次社会化”,在适应、融入迁入地社会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完成了“二次社会化”。这就意味着,新移民的价值体系在移民前后经历了“瓦解与重构”,随之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社会性问题。鉴于此,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样本,系统梳理新移民及其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客观剖析粤港澳大湾区价值观多样性及其引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以社会主义核
习近平新时代“大侨务”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侨务工作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成果。在实践上,对于正确认识华人华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新时代侨务工作在模式上的创新;有利于深圳侨务工作实践的历史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
灵境德育探讨的是德育如何触动人的心灵,是以精神交往论和心理环境论作为理论基础,依托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旨在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生发、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心灵的成长。灵境德育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重在阐明为什么提出灵境德育,什么是灵境德育,灵境德育如何实现等问题,目的在于构建促进师生心灵对话的德育模式,为当前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具有实效性的策略。围绕这样一种思路,论文由三部分构成
作为基建大国,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迅速,许多先进科技已被运用到施工现场的管理中,提高了现场管理工作效率。但现场的安全管理却不容乐观,伴随着很多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一再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如何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去辅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最大程度推动现场安全目标的实现仍需研究。通过对A航道整治工程智慧工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