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知识经济时代悄然走来,经济发展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加快,新的科技革命使各国人民生活在一个不断缩小的“地球村”,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充分竞争的全球市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依存与日俱增,竞争亦日趋激烈。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的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如何把握时代契机、赢得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知识经济以知识的生产为核心,以科学技术的开发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型服务业为支柱,这一切又都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就是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力竞争的主战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型服务业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展开,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现有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组合,从而使其发挥最佳的配置效率,这是一种优化配置型的开发,有赖于用人机制的改革,有赖于人才市场的培育、劳动制度、就业制度的改革等;二是着力于人力资源质量、品位的提高。这是一种内涵型的开发,有赖于教育投资。因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组合只有基于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基础之上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经济效率水平,如果撇开了人才自身素质的提高,再好的配置、组合发挥的功用也将是相当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内涵型的开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认识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地安排教育投资比重和教育投资方向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成败的关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曾作过计算并最终得出,美国1929—1957年期间国民收入每增加1%,其中有23%应归功于教育的投入。也有中国学者采用丹尼森的方法对我国1982—1990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作出测算,得出这期间教育对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的贡献为8.84%。对比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教育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隐含着我国教育投入比重及结构方面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经济落后,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障碍。如何充分认识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进一步合理地安排西部教育投资比重和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全面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西部经济发展与教育投资配置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正确区分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辩证地论述了教育投资、人力资源、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教育的直接结果是增加人力资源。本文对如何有效配置现有人力资源不准备作深入讨论,而仅对如何确定合理的教育投入和配置结构,有效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以解决西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缓慢等现实问题展开讨论。本文从相关经济发展理论和教育经济理论出发,在运用多种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教育在解决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与国际、以及与国内东部地区比较分析,指出目前政府对我国西部教育一方面投入总量不足,且利用效率低,另一方面,在投入结构中对中高等教育投入相对过高,对初等教育投入相对偏低,将不利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培育。最后提出了在制度创新前提下较为合理的西部教育投资配置模式。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1.导言。该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2.相关经济发展理论。本章对现有的几个主要经济发展理论作了介绍。虽然各经济发展理论有各自的研究侧重点,但均肯定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人的素质的经济价值及其在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 3.人力资本理论探析。该部分正确区分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两个基本概念,重点从本质属性上论述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进一步从知识失业现象推导出教育投资首先形成人力资源,从而进一步转化为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这一观点也说明了制度创新在经济建设中配置、转化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的作用,以及合理的教育投资在经济建设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作用。 4.教育与西部经济发展。该部分首先论述了西部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现状,接下来分析了教育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在教育与人口出生率关系的分析中,提出了人口出生率与在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有关的观点。运用1999年全国分省区截面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人口出生率与在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扩二0.5756,n=30),随着在业人口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