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近期临床疗效观察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的对照研究,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性。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普外科于2014.5-2015.12收治的78例经胃镜等检查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38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40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实验组32例、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切缘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开始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临床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术后72h、术后120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AST、ALT、Cr、WBC、NE(%)、hs-CRP、 IL-6、TNF-α等实验室指标,对上述临床观察指标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4例因术中探查肿瘤分期过晚、2例中转开腹被排除,最终32例纳入实验组,开腹手术组5例术中探查肿瘤分期过晚被排除,最终35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是否有术前合并症、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范围、联合脏器切除率、术后UICC分期)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在肿瘤近远端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通气时间、患者初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腔镜组要少于开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肝肾功能影响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AST、ALT、Cr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腹腔镜组Cr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h、72h、120h、AST、ALT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h、120h Cr水平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机体炎症反应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WBC、NE、hs-CRP、IL-6、TNF-α检测指标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项炎症相关指标较术前均有所升高,在术后24h达到高峰,且开腹组各项指标均大于腔镜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h各项指标较前有所下降,两组WBC及NE(%)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开腹组hs-CRP、 IL-6、TNF-α较腹腔镜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至术后120h,开腹组IL-6、hs-CRP水平仍较腹腔镜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余各项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腹腔镜组共发生5例并发症,开腹组共出现6例并发症,两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达到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炎症反应轻等优点,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证明其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