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对中国家庭伦理道德的系统梳理,从动态的视角阐述了传统家庭伦理变迁的过程及内容,旨在从中汲取精华,并结合现时代的要求,从而建构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家庭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由于中国传统家庭根植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存土壤之中,孕育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因而家庭伦理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家庭本位、等级差序的人伦格局及家国一体三个方面。
然而,自鸦片战争之后,直至19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伦理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由此开始了其变迁的历程。进步思想家们不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提高了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同时,也对封建孝道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揭露了其封建实质。但是,作为“孝”的最初含义——尊老爱老,我们却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它,而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变革时期。由此,使得家庭伦理也处于打破原有秩序、建立新秩序的历史转型期,具有了过渡型的特征。与传统社会相比,这一时期的家庭伦理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与此同时,各种家庭问题、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构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家庭伦理。因此,我们必须对此进行理性的思考,确立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以有效地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缓和家庭矛盾、解决家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