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60%。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其中位生存时间约为14个月,总体预后差。放疗是恶性胶质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是常用于恶性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治疗及不能手术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受制于正常脑组织的重要功能及有限的耐受剂量,术后辅助放疗及未手术者的根治性放疗疗效有限,难以控制肿瘤的复发及局部侵犯。研究显示在多种肿瘤细胞存在低剂量超敏现象。我们对目前的常规剂量分割进行了革新,采用了超微分割放疗技术,该方法是一种基于低剂量超敏反应和亚致死性损伤修复等原理基础上的放疗方法,即把常规分割的剂量分成若干小份分别间隔一定时间给予。目的本文选用GL261脑胶质瘤细胞株,拟通过体外实验比较超微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对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试图对临床脑胶质瘤患者的放疗方法选择给予一些启示。方法1.取9瓶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对照组、超微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每组3瓶细胞,共照射3d。超微分割组给予0.6Gy照射,每0.2Gy间隔3min,常规分割组给予0.6Gy电子线一次性照射,在照射开始后的第1、2、3天各组分别取出1瓶细胞,对照组也取出1瓶细胞进行彗星实验、凋亡流式检测和细胞周期检测。2.彗星实验法检测低剂量超微分割与常规分割放疗后GL261细胞的DNA损伤情况;3. Annexin V-FITC法检测低剂量超微分割与常规分割放疗后GL261细胞的存活情况;4.低剂量超微分割与常规分割放疗后GL261细胞的周期检测;结果1.彗星实验法检测低剂量超微分割与常规分割放疗后GL261细胞的DNA损伤情况显示:超微分割和常规分割组细胞放疗后DNA碎片均随放疗天数延长而增加,彗星荧光图像尾长(TailLength)、尾距(TailMoment)随时间迁移依次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超微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相比彗星彗星荧光图像的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DNA%)第1、2、3天P值分别为0.441、0.791、0.21,尾长(TailLength)第1、2、3天P值分别为0.822、0.889、0.953,尾距(TailMoment)第1、2、3天P值分别为0.437、0.525、0.119,各时间点的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2. Annexin V-FITC法检测低剂量超微分割与常规分割放疗后GL261细胞的存活率显示:超微分割组在放疗第1天,第2天和第3天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1%、70.5%和51.3%;常规分割组3天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8%、80.5%和7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3.超微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相比各时间点细胞周期无显著差异。结论1.超微分割与常规分割组细胞放疗后细胞DNA损伤无显著差异(P>0.05)。2.超微分割与常规分割组细胞放疗后细胞的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 <0.01)。3.超微分割与常规分割组细胞放疗后细胞周期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