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人》中的狂欢双重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8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不见的人》是拉尔夫·埃利森生前出版的唯一著作。评论家已从多个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过分析,但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对此进行分析的批评家相对较少。本论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解读《看不见的人》,试图揭示该小说所蕴含的狂欢双重性及其意义。双重性是狂欢诗学的基本概念,贯穿于巴赫金关于狂欢问题的每一个方面。巴赫金认为,中世纪的民间狂欢文化具有深刻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首先体现为客观世界的双重性,即官方和非官方的双重存在。其次,双重性也表现为事件的双重意义。狂欢节所表达的除旧迎新、生死交替的更新精神,正是这一事件的双重意义所在。再次,双重性还表现为双重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生活的双重环境决定了人格的双重特性。总之,狂欢双重性就表现为事件、事物的正反合一性与新旧交替性,还表现为过去与未来同台展现,肯定与否定对照共生。本文共分三部分,分别从三个方面揭示《看不见的人》的狂欢双重性。第一部分集中讨论广场上黑人大众的狂欢化生活感受的核心,即颠覆与创造的精神、摧毁与重建的生命力量。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死亡和新生同步的狂欢仪式,说明加冕和脱冕的狂欢仪式是合二为一的,加冕的同时也意味着脱冕。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具有双重人格的狂欢人物。这种双重性或者表现为个体身上相对属性,或者表现为不同个体间相对属性。通过以上分析,本文作者认为《看不见的人》是典型的狂欢化作品,蕴涵浓厚的双重性色彩。狂欢双重性核心思想:颠覆性、可转化性、及其代表的普遍性、开放性,不仅在该黑人文学作品中得到完美阐释,而且为我们理解其他文学作品提供又一理论视角。
其他文献
贾平凹长篇小说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在《浮躁》《废都》《高老庄》三部作品中逐一显现。其一,对时代情绪的把握;其二,扎根于商州的地域特色和神秘文化;其三,文化批判精神。
<正>杨振声(1890-1956),现代作家,20世纪20年代年因创作了中篇小说《玉君》而备受文坛关注,就连对新文学一向持反对态度的吴宓也撰文对其进行评述,并记下当时的盛况:"蓬莱杨
讨论了长周期光纤光栅弯曲时引起的波导弯曲、光纤截面变形和纤芯折射率分布改变等对其透射特性的影响。用等效直倾斜二次方啁啾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理论,分析研究了光栅轴向倾
目的研究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以寻求早期诊断甲亢性心脏病的方法。方法选取确诊的甲亢患者30例(甲亢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22例(甲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格形成和情感体验,情景教学也就应运而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15例AR患者和1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花粉、尘螨或
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其原因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是应对“入世”挑战、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实践证明,这是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