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DTC(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I(131碘)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甲状腺功能状态来探讨影响DTC131I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根据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方案的优化及疗效预测”要求统一设计的调查登记表,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1995年~2010年期间收入的337例术后行131I治疗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甲状腺功能状态资料完整的DTC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癌TNM分期进行分组,以131I治疗后TSH刺激状态下的Tg(甲状腺球蛋白)、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131I-WBS(131I-全身显像)为疗效评价依据,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FT3(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不同,治疗疗效不全相同(x2=10.468,P=0.005);术前FT3<3.1pmol/L时,治疗疗效较差(t=2.814,P=0.005);术前FT3>6.8 pmol/L与FT3≤6.8 pmol/L的患者治疗疗效无差别(t=-0.822,P=0.412)。术前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2.698,P=0.069)及术前TSH(促甲状腺激素)水平(F=0.404,P=0.668)对治疗疗效无影响。年龄(F=2.002,P=0.065)及包膜侵犯(t=-1.388, P=0.166)对治疗疗效无影响。女性患者治疗疗效明显优于男性(t=-3.629, P=0.000)。周围软组织受侵犯时治疗疗效较差(t=-2.509, P=0.013)。肿瘤最大横径不同,治疗疗效不全相同(F=5.953,P=0.001),其中≤1cm(P=0.000)及1~2cm者(P=0.003)治疗疗效明显优于2~4cm的患者;≤1cm者与1~2cm(P=0.323)治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4cm者治疗疗效分别与≤1cm者(P=0.153)、1~2cm者(P=0.399)、2~4cm者(P=0.368)无显著性差异。无淋巴结转移时,治疗疗效较好(t=-5.909, P=0.000);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治疗疗效有越差的趋势(x2=48.676, P=0.000)。伴发良性甲状腺疾病时,治疗疗效优于无伴发者(t=3.856, P=0.000);伴发的良性甲状腺疾病类型不同,治疗疗效不全相同(x2=15.208,P=0.010);其中,伴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治疗疗效优于伴发其他良性甲状腺疾病(t=3.316,P=0.002)。结论:1.术前FT3<3.1pmol/L、男性、周围软组织受侵犯、肿瘤直径>2cm、伴淋巴结转移、无伴发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治疗疗效差。2.伴发良性甲状腺疾病类型不同,治疗疗效不同;转移淋巴结数目不同,治疗疗效不同。3.术前FT4、术前TSH水平、年龄及包膜侵犯对治疗疗效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