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围绝经期女性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的急剧变化,及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及精神心理的症状。其中,失眠往往是最常见影响生活的症状之一。导师杨志敏教授在临证中发现,围绝经期的慢性失眠症患者中,有一部分处于围绝经期的患者,并没有典型的如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而是单纯以失眠为主要临床不适。在中医辨证方面,此类患者多表现为形寒肢冷,局部冷痛,面色萎黄或偏白,脉沉细等。临床辨证方面可归属为“寒凝血虚证”,给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治疗后,失眠症状可见改善,代表方为温经汤。目的:探索性研究温经汤对于围绝经期寒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并初步分析温经汤治疗围绝经期寒凝血虚型失眠的人群特征、病史特征及症状特征,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教授门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病人共30人。给予温经汤干预,干预周期为1个月。干预前后进行详细病史及症状的采集,并进行相关评价,主要包括主观睡眠质量评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questionnaire, PSQI),情绪自评量表评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e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及生存质量评价:生存质量量表(WHOQOL 一 BREF)。结果:1.主观睡眠质量评价(1) PSQI减分率:本研究经温经汤干预后,临床痊愈4人(13.3%),显效3人(10.0%),有效12人(40.0%),无效11人(36.7%)。(2) PSQI总有效率:本研究经温经汤干预后,有效19人,总有效率为63.3%。(3) PSQI各因子分干预前后比较:本研究受试者经温经汤干预后,PSQI量表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助眠药物、日间功能各因子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睡眠持续时间因子分较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情绪症状评价经温经汤干预后,受试者SDS、 SAS得分均较前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质量评价经温经汤干预后,受试者生存质量量表总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各因子得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的社会关系因子得分有所下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无效组评价依据PSQI减分率<25%为治疗无效,则治疗无效受试者干预前后,其SDS、SAS得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SAS得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干预前后在生存质量总分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各因子的得分较治疗前下降,其中生存质量总分及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因子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症状与疗效评价就治疗有效组、无效组干预前的症状的差异进行了单因素探索性分析,得出8个症状与疗效相关,分别是平素怕冷、疲乏、月经量少、胁肋乳房胀痛、急躁、舌干、苔水滑及助眠药物的使用。其中,平素怕冷、疲乏、月经量少、胁肋乳房胀痛与疗效呈正相关,急躁、舌干、苔水滑、使用助眠药物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1.对于不伴潮热、盗汗的围绝经期寒凝血虚型失眠患者,温经汤干预后,能够改善其睡眠质量,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提高生存质量。2.对于治疗无效组,温经汤改善紧张、焦躁情绪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疗效明确。3.对于围绝经期的慢性失眠患者,临床辨证方面,可能在满足平素怕冷,疲倦,月经量少及胸胁乳房胀痛的症状,同时排除急躁,舌干,苔水滑,选用温经汤治疗会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