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量训练是竞技体育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中教练员最关注的问题。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各种力量练习方法的优缺点,结合不同项目肌肉工作的各自特点,选择与肌肉工作特点相似的方法进行力量训练,是教练员科学训练的基础,是力量训练有效性和针对性的保证。 短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项目,具有运动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短跑运动中各工作肌群除了表现出明显的快速收缩这个最典型的共同特点外,另外还表现出一些各自的特点。本文就是在对短跑运动中运动员肌肉工作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后,提出了根据肌肉工作特点进行力量训练的观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1)通过实验性研究与应用,提高100m跑训练科学化水平:(2)促进100m跑专项素质发展,加强巩固专项技术,提高专项成绩;(3)突出训练专项化,节省训练时间与精力,提高训练效率;(4)进一步充实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理论,为广大教练员和教师在控制训练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为了验证此观点的正确与否,我们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结合短跑运动中肌肉的工作特点,对短跑力量训练的手段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从众多训练手段中优选出几种与短跑肌肉工作特点相似的训练手段,并通过实验法试图证明所选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2001年11月中旬—2002年1月底期间,我们选择了30名准备参加2002体育高考的体育专业的特长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山东师范大学田径场进行了为期10周的训练实验。在实验前,按随机抽样原则将受试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即实验组(A)15人和对照组(B)15人。训练中实验组采用与短跑肌肉工作特点相似的力量训练手段,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杠铃负重为主的力量训练手段。在严格控制训练过程及训练条件下,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保证只有两组在力量训练手段内容不同,而其它方面保持一致。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各项身体素质以及一些运动学指,标的测试,并对实验前后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 根据肌肉工作特点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进行为员训练的研究 通过10周教学训练应用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10周教学训练 后,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专项成绩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实验 组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也 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在反映快速力量的指标上提高更明显,而对照组在反映最 大力量的指标上提高更显著。(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项运动学指标上也 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其中,实验组摆动腿伸髓速度和两大腿剪绞速度明显高于对 照组;实验组摆动腿着地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跑动过程中实验组各个时期的膝 关节角度变化较对照组更加合理。 实验结果提示: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根据肌肉工作特点进行力量训练是可行和必 要的。而作为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传统的杠铃负重练习中的某些练习在安排和方法 上有待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