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但却同时可能导致木材的力学性能降低、重量减轻并且伴随颜色变化等。因此,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能够提高或保持木材各种优异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就成了木材加工企业所亟待解决的技术性问题。所以,掌握热处理工艺与热处理木材各项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木材加工企业进行热处理工艺实践指导,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木材为研究对象,过热水蒸汽为传热介质,考察了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对樟子松木材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颜色以及耐腐性能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揭示樟子松木材在热处理前后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1)热处理工艺对樟子松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在热处理时间达到2h以后,时间每延长2h,木材EMC下降0.4%左右,全干缩率下降0.2%左右。在热处理温度达到170℃以后,温度每升高15℃,木材EMC下降0.5%左右,全干缩率下降0.6%左右。因此,延长热处理时间和升高热处理温度能够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升高热处理温度比延长热处理时间对其影响更显著。木材尺寸稳定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内部羟基官能团的比重大幅减小所导致的。(2)热处理工艺对樟子松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热处理时间达到2h以及热处理温度达到170℃时,木材的MOE均有所上升,不同工艺下上升范围为5.9%-14.2%。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表现出不同的上升和下降的趋势,但其MOE均在对照材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MOR除230℃工艺下变化趋势为先下降,然后基本保持不变;其余温度工艺下木材的抗弯强度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再下降,然后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温度的升高,木材MOR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然后下降,最高升幅比例为8.3%,最大降幅比例为18.4%。升高温度比延长时间对木材抗弯强度的影响更加显著。(3)热处理工艺对樟子松颜色的影响以170℃2h为基准,时间每延长2h,木材色差增大20%左右,温度每升高15℃,色差增大70%左右。明度的变化是颜色变化的最主要原因。热处理温度比热处理时间对颜色的影响更为明显。热处理过程中木材颜色加深主要是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比重增加导致对可见光吸收的增强所引起的。(4)热处理工艺对樟子松耐腐性能的影响升高热处理温度和延长热处理时间均能降低木材的质损率,提高木材的耐腐性能。由185℃升高至200℃过程中,质损率降低特别明显,约为20%左右。每升高15℃比每延长2h的效果要更显著。质损率最低降低至1.2%。热处理木材耐腐性能的提高是因为主要由多糖组成的半纤维素组份发生了剧烈的热解反应,其比重的降低中断了耐腐实验中菌类的营养供给,菌类无法继续存活,从而提高了木材的耐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