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必然途径。对于海上风机而言,嵌入海床的基础是所有外部环境荷载的最终承担者,直接决定了服役期内风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海上风电建设向着“大型化”、“深水化”方向发展,导管架基础因刚度大、波流荷载小等优势而成为50~100m水深范围内最适合的深远海风机基础型式。在海上风机基础设计过程中,往往受两点核心因素控制:一是自振频率,它必须位于狭窄的安全频率带范围内,
【基金项目】
:
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星培养计划(2020026),海上风机多桶导管架基础循环受荷特性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必然途径。对于海上风机而言,嵌入海床的基础是所有外部环境荷载的最终承担者,直接决定了服役期内风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海上风电建设向着“大型化”、“深水化”方向发展,导管架基础因刚度大、波流荷载小等优势而成为50~100m水深范围内最适合的深远海风机基础型式。在海上风机基础设计过程中,往往受两点核心因素控制:一是自振频率,它必须位于狭窄的安全频率带范围内,以防整机共振疲劳;二是累积变形,要保证在风机25年服役期内,风机基础顶累积转角不超过0.25°。然而,我国东南近海已建、在建的大部分风电场都位于台风频发海域。在台风、巨浪等极端荷载威胁下,如何保障台风海域海上风机结构稳定运行与安全是风机基础设计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外众多学者围绕海上风机导管架基础循环受荷性状与分析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不少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海上风机结构为变形敏感的高耸结构,桩-土界面对其变形控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现存主要问题总结如下:在桩-土界面剪切特性方面,缺乏对桩基安装大位移贯入-服役循环受荷连续过程的界面剪切特性研究,关于桩-土界面大位移剪切距离、剪切路径对强度循环弱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楚;在桩-土界面循环弱化特性表征方面,现有循环t-z模型中有些参数难以标定;在海上风机群桩导管架基础方面,尚未见到精细化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循环弱化,同时耦合上部风机结构响应的分析模型,也没有适用于大次数循环荷载作用的快速分析模型;在海上风机群桶导管架基础方面,吸力桶竖向循环受荷分析模型基本都为本构复杂、参数众多的有限元模型,缺少适用于工程设计的群桶导管架基础循环受荷简化评估方法。本文针对以上关键问题,综合理论分析、单元试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归纳如下:1.系统开展了桩-土界面剪切试验,包括等刚度循环剪切试验、考虑前期大位移剪切距离和剪切路径的循环剪切试验。研究揭示了界面强度的循环弱化规律和内在机制,并揭示了土体颗粒类型、前期大位移剪切距离和剪切路径等因素对后续界面循环弱化特性的影响。基于边界面模型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种循环弱化t-z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该模型能够有效考虑循环剪切作用下界面强度和刚度退化、累积变形发展等现象,共含有7个参数且均可通过室内界面循环剪切试验进行标定。2.建立了海上风机群桩导管架基础循环受荷分析方法。基于所构建的循环弱化t-z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实现了极端循环荷载下海上风机群桩导管架基础动力时程响应分析;基于大次数界面循环剪切试验数据构建了简化界面强度衰减公式,并构建了两种简化循环t-z模型与相应计算方法,可实现大次数循环荷载下导管架基础海上风机自振频率和累积变形的快速评估。构建的方法通过桩基现场试验和导管架基础离心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台风极端循环荷载下导管架基础海上风机自振频率、累积变形、荷载分担比、结构热点应力分布的演化规律。本文构建的海上风机群桩导管架基础循环受荷分析方法可为风机基础选型和尺寸确定提供技术支撑。3.构建了吸力桶循环受荷弹簧-阻尼器模型,并建立了海上风机群桶导管架基础循环受荷分析方法。首先,引入了具有循环弱化效应的弹塑性t-z、Q-z弹簧,实现了在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单个吸力桶累积变形、负压累积和刚度衰减等特性的有效模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海上风机群桶导管架基础循环受荷分析方法,实现了极端荷载作用过程中风机动力时程响应预测。本文构建的海上风机群桶导管架基础循环受荷分析方法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可为目前工程中群桶导管架基础抗台风初步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骨架可降解土体广泛存在于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土骨架降解按照机理不同可分为物理降解和生化降解。物理降解是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颗粒级配变化或固相质量损失的过程,比如土石坝骨料或道砟的破碎、土体的水力侵蚀等;生化降解是土骨架中的活性成分在化学或生化作用下转化为液相和气相的过程,比如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生化降解。如果不能准确评估土骨架降解对土工构筑物的影响,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岩土工程问题,比如土石坝
无人驾驶是现如今乃至未来科技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目标检测和跟踪又是无人驾驶技术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此环节中的一个核心要点是环境感知模块的研究,环境感知模块最直接的对应就是传感器的使用。面对无人驾驶场景的诸多不确定性和路况的复杂性,单一传感器在目标检测和跟踪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渐渐的暴露出来,仅仅依靠单一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不足以适应实际的交通环境。因此,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获取到实
污染气体精准检测与高效降解是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技术保障。传感信号产生、催化反应进行均源自固相表面(气敏层或催化剂)与气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理解传感和催化过程涉及到的气固两相界面吸附与反应机制对开发新型传感设备和催化体系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二维材料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丰富的优势,在传感和催化领域均表现出极大的研究前景。深入考察研究二维材料气固界面吸附和反应行为对发展新
推进泵常工作在非均匀的来流环境中,如船尾伴流、附体尾流、弯管入流等,旋转叶片空化本身存在不稳定性,与非均匀来流共同作用会引起剧烈的载荷脉动与激振力,严重影响泵的稳定运行。本文基于试验、数值模拟与谱特征提取方法研究了某前置导叶推进泵叶轮空化动态特性、空化激振力特性,实现了线谱、宽带与瞬态激励源特征的定位,揭示了空化激振力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障碍物与仿生凸结两类被动控制方法对叶片空化进行了稳定性控
自动驾驶决策规划和车辆驾驶行为识别都依赖于准确、可靠的目标信息。目前,目标运动信息的研究大多针对传感器信息进行处理以提高目标信息的质量,然而,传感器探测目标信息与本车具有相对关系,在不同道路工况下或者车辆发生变道行为时,仅依靠目标传感信息并不能准确描述目标运动行为。在当前的相关研究中,分析车道内目标的运动较少,并且提高目标运动信息质量对于决策规划和车辆驾驶行为识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多源车
随着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而智能车的运动规划技术作为智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自动驾驶车辆而言,轨迹规划模块输出的轨迹需要满足环境约束,轨迹的舒适性约束和安全性约束,这要求规划系统能够以简便的方式处理这些约束;此外,选用复杂的模型虽然能够较好地考虑车辆动力学特性,提高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精确度,但问题的复杂程
通过对比近4年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确认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对工业经济的冲击要弱于2020年上半年。2022年4月的疫情反复虽然对制造业造成较大冲击,但采矿业增加值还保持了较好增长,这与2020年初疫情爆发造成三大工业门类1—2月增加值同步负增长的现象有较大区别。根据41个大类工业行业的增加值增速及经济体量的差异性,进一步确定了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行业,以及拖累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行业。
构建多能协同的智慧综合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发展方向。供热系统作为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在“双碳”战略指引下,我国供热系统发展呈现“源-网-荷-储”联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分布式与集中式融合的趋势。面对能源系统转型,新一代供热系统结构设计、运行调度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是如何实现热能供需的灵活动态匹配。一方面,现有系统“源-网-荷-储”
海洋油气资源、风能开发和南海岛礁建设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在由近海到深远海的海洋工程建设中,浮式平台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浮式平台一般需要由锚泊线和锚泊基础组成的锚泊系统进行定位。锚泊线是连接上部浮体和下部锚泊基础的荷载传递结构,其与海水、海床的静动力作用特性直接影响浮式平台运动响应;锚泊基础将上部荷载最终传递到海床,其承载力对于浮式平台的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确保浮式平台正常工
近年来,随着软硬件各项技术的突破,各大厂商加入了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中,自动驾驶技术也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有研究表明自动驾驶车辆需要行驶至少10亿英里才能验证它在95%置信水平下拥有比人类驾驶员更好的性能,显然,对于这较高的测试要求无法通过单一的实车测试完成安全性验证,所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道路交通状况并以此验证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的测试方法极为重要。然而,使用基于专家经验的交通流建模方法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