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唐代四川森林的分布与变迁为研究对象。唐代是我国古代经济最为繁荣发达的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多,导致对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四川物产丰富,且地理上距离唐代首都长安较近,由此也成了唐代主要的林木资源消耗区,森林资源的分布变化明显。由于四川地貌类型较多,笔者从盆地内成都平原、丘陵、盆地周围山地、川西南山地及川西北高原等五个地形区入手,分别讨论唐代四川森林分布情况。经考察,唐代四川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与人口数量反向相关。盆地周围的高山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及川西北高原地区因地形、气候等因素,不适宜人类活动,尤其是川西北高原一些地区到唐代人们依旧以放牧、打猎为生,因此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普遍较高,终唐一世都未有明显改变。而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及盆地周围山地区中的低矮山区,在唐代属于人口密度较大,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这些地区森林的破坏程度比较严重,原始森林只存在于一些人迹罕至的山区或受统治者保护的名山附近。导致唐代四川森林变迁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唐代四川地区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而导致的人类活动的增加。具体来说,这些人类活动可以分为三类,即统治者的林业政策及管理,畲田、采樵等农业活动,以及造船、造纸、开采井盐等手工业和制造业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