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在当今可谓是社会科学领域之显学,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深度的探析,但由于学科的属性,加之和谐社会理论与构建之系统性,从而使和谐社会研究成果难免有所偏颇,文章试图从这些研究的偏颇之处,寻找一个较完备、较合理的视角对和谐理论进行整合与探究,突破学界研究的习俗,从而使和谐社会的理论与方法更显系统性与科学性。文章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和实践轨迹。文章首先从和谐社会的一般性理论和概念着手,界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其次梳理了中西方历史上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首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探索,毛泽东思想中的核心理念是政治和谐;邓小平理论的追求目标是经济和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价值是思想文化和谐;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其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构式内涵,即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社会流动机制和文化认同机制。最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功能式内涵,即以对人的功用为基点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以及社会内部结构之间关系的协调。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经济方面,又好又快、共建共享;政治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方面,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文化方面,诚信友爱、多元宽容。第四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首先以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视角构筑合理的政治生态体系,处理好统治与治理、公平与效率、私与公的关系;其次是转变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对和谐社会的领导与组织;又次是缔造公正合理的政府与社会管理机制;最后是构筑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正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在理论上有很大的价值诉求;在实践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